資治通鑒_第123章 (1) 首頁

字體:      護眼 關燈

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

孝和天子上

永建二年丁卯,公元一二七年春,正月,中郎將張國以南單於兵擊鮮卑其至韐,破之。仲春,遼東鮮卑寇遼東玄菟;烏桓校尉耿曄發緣邊諸郡兵及烏桓出塞擊之,斬獲甚眾;鮮卑三萬人詣遼東降。

秋,七月,甲戌朔,日有食之。

西域城郭諸國皆服於漢,唯焉耆王元孟未降,班勇奏請攻之。因而遣敦煌太守張朗將河西四郡兵三千人配勇,因發諸國兵四萬餘人分為兩道擊之。勇從南道,朗從北道,約期俱至焉耆。而朗先有罪,欲徼功自贖,遂先期至爵離關,遣司馬將兵前戰,獲首虜二千餘人,元孟懼誅,逆遣使乞降。張朗徑入焉耆,受降而還。朗得免誅,勇今前期征,下獄,免。

司空劉授以阿附惡逆,辟召非其人,策免。

浮陽侯孫程等懷錶上殿爭功,帝怒。有司劾奏“程即是亂悖逆,王國等皆與程黨,久留京都,益其嬌縱。”帝乃免程等官,悉徙封遠縣。因遺十九侯就國,敕洛陽令促期發遺。司徒掾周舉說朱倀曰:“朝廷在西鐘下時,非孫程等豈立!今忘其大德,錄其小過。如門路短命,帝有殺功臣之譏。及今未去,宜急表之!倀曰:今詔指方怒,吾獨表此,必致罪譴。”舉曰:明公年過八十,位為台輔,不於今時竭忠報國,惜身安,欲以何求!祿位雖全,必陷佞邪之機;諫而開罪,猶有忠貞之名。若舉言不敷采,請今後辭!倀乃表諫,帝果從之。程徙封宜城侯,到國,痛恨恚懟,封還印綬、符策,亡歸京師,來往山中。聖旨尋求,複故爵土,賜車馬、衣物,遣還國。

朔方以西,障塞多壞,鮮卑是以數侵南匈奴;單於憂恐,上書乞修複障塞。庚寅,詔:“黎陽營兵出屯中山北界;令緣邊郡增置步兵,列屯塞下,教習戰射。”

夏,四月,丁酉,太尉馮石為太傅,司徒劉熹為太尉,參錄尚書事,前司空李郺為司徒。

加入書架我的書架

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