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,四月,己醜,上微行,幸河南尹梁胤府舍。是日,大風拔樹,晝昏。尚書楊秉上疏曰:“臣聞天下言語,以災異譴告。王者至尊,出入有常,警蹕而行,靜室而止,自非郊廟之事,則鑾旗不駕。故諸侯入諸臣之家,《春秋》尚列其誡;況於以先國法服而私出槃遊,降亂尊卑,等威無序,侍衛守空宮,璽紱委女妾!設有非常之變,任章之謀,上負先帝,下悔靡及!”帝不納。秉,震之子也。
丁酉,濟南悼王廣薨;無子,國除。
冬,十一月,甲辰,帝校獵上林苑,遂至函穀關。
冬,十仲春,京師地動。
元嘉元年辛卯,公元一五一年春,正月朔,群臣朝賀,大將軍冀帶劍入省。尚書蜀郡張陵嗬叱令出,敕羽林、虎賁奪劍。冀跪謝,陵不該,即劾奏冀,請廷尉論罪。有詔,以一歲俸贖;百僚寂然。河南尹不疑嘗舉陵孝廉,乃謂陵曰:“昔舉君,適以是自罰也!”陵曰:“明府不以陵不肖,誤見擢序,今申公憲以報私恩!”不疑有愧色。
永壽二年丙申,公元一五六年春,三月,蜀郡屬國夷反。
冬,十月,乙亥,京師地動。
永興元年癸巳,公元一五三年春,三月,丁亥,帝幸鴻池。
乙卯,封乳母馬惠子初為列候。
車師後部王阿羅多與戊部候嚴皓不相得,忿戾而反,攻圍屯田,殺傷吏士。後部侯炭遮領餘民畔阿羅多,詣漢吏降。阿羅多迫急,從百餘騎亡入北匈奴。敦煌太守宋亮上立後部故王軍就質子卑君為王。後阿羅多複從匈奴中還,與卑君爭國,頗收其國人。戊校尉閻詳慮其招引北虜,將亂西域,乃開信佈告,許複為王;阿羅多及詣詳降。因而更立阿羅多為王,將卑君還敦煌,今後部人三百帳與之。
武陵蠻詹山等反,武陵太守汝南應奉招降之。
十一月,司空黃瓊免。十仲春,以特進趙戒為司空。
癸酉,赦天下,改元。
永壽元年乙未,公元一五五年春,正月,戊申,赦天下,改元。
司空房植免;以太常韓縯為司空。
仲春,司隸、冀州饑,人相食。
秋,七月,庚辰,日有食之。
夏,四月,甲辰,孝崇皇後匽氏崩;以帝弟平原王石為喪主,斂送軌製比恭懷皇後。蒲月,辛卯,葬於博陵。
秋,玄月,丁卯朔,日有食之。
丙辰,京師地動。
夏,四月,丙申,赦天下,改元。
冬,十月,太尉袁湯免,以太常胡廣為太尉。司徒吳雄、司空趙戒免。以太仆黃瓊為司徒,光祿勳房植為司空。
十一月,辛巳,京師地動。詔百官舉獨行之士。涿郡舉崔寔,詣公車,稱病,不對策;退而論世事,名曰《政論》。其辭曰:凡天下以是不治者,常由人主承常日久,俗漸敝而不悟,政浸衰而不改,習亂安危,恖不自睹。或荒耽耆欲,不恤萬機;或耳蔽箴誨,厭偽忽真;或躊躇岔路,莫適以是;或見信之佐,括囊守祿;或冷淡之臣,言以賤廢。是以王綱縱弛於上,智士鬱伊於下。悲夫!自漢興以來,三百五十餘歲矣,政令垢玩,高低怠惰,百姓囂然,鹹複思複興之救矣!且濟時拯世之術,在於補衤定決壞,枝拄邪傾,隨形裁割,要措斯世於安寧之域罷了。故賢人執權,遭時定製,步調之差,各有雲設,不能人以不能,背孔殷而慕所聞也。蓋孔子對葉公以來遠,哀公以臨人,景公以節禮,非其分歧,所急異務也。俗人拘文牽占,不達權製,奇偉所聞,簡忽所見,烏可與論國度之大事哉!故言事者雖合聖德,輒見掎奪。何者?其頑士暗於時權,安習所見,不知勝利,況可慮始,苟雲率由舊章罷了。其達者或矜名妒能,恥策非己,舞筆奮辭以破其義。寡不堪眾,遂見擯斥,雖稷、契複存,猶將困焉。斯賢智之論以是常憤鬱而不伸者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