資治通鑒_第139章 (3) 首頁

字體:      護眼 關燈

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

初,範滂等非訐朝政,自公卿以下皆折節下之,太門生爭慕其風,覺得文學將興,處士複用。申屠蟠獨歎曰:“昔戰國之世,處士橫議,各國之王至為擁彗前驅,卒有坑儒燒書之禍,今之謂矣。”乃絕跡於梁、碭之間,因樹為屋,自同仆人。居二年,滂等果罹黨錮之鍋,唯蟠超然免於批評。

司徒橋玄免;以太常南陽宗俱為司空,前司空許栩為司徒。

高句驪王伯固寇遼東,玄菟太守耿臨討降之。

玄月,執金吾董寵坐矯永樂太後屬請,下獄死。

初,李膺等雖廢錮,天下士大夫皆高貴其道而肮臟朝廷,希之者唯恐不及,更共相標榜,為之稱呼:以竇武、陳蕃、劉淑為三君,君者,言一世之所宗也;李膺、荀翌、杜密、王暢、劉祐、魏朗、趙典、朱宇為八俊,俊者,言人之英也;郭泰、範滂、尹勳、巴肅及南陽宗慈、陳留夏馥、汝南蔡衍、泰山羊陟為八顧,顧者,言能以德行惹人者也;張儉、翟超、岑晊、苑康及山陽劉表、汝南陳翔、魯國孔昱、山陽檀敷為八及,及者,言其能導人追宗者也;度尚及東平張邈、王孝、東郡劉儒、泰山胡母班、陳留秦周、魯國蕃向、東萊王章為八廚,廚者,言能以財救人者也。及陳、竇用事,複舉拔膺等;陳、竇誅,膺等複廢。寺人疾惡膺等,每下聖旨,輒申黨人之禁。侯覽怨張儉尤甚,覽村夫朱並素佞邪,為儉所棄,承覽意指,上書告儉與同親二十四人彆相署號,共為部黨,圖危社稷,而儉為之魁。詔刊章捕儉等。冬,十月,大長秋曹節是以諷有司奏“諸鉤黨者故司空虞放及李膺、杜密、朱宇、荀翌、翟超、劉儒、範滂等,請下州郡考治。”是時上年十四,問節等曰:“何故為鉤黨?”對曰:“鉤黨者,即黨人也。”上曰:“黨人何用為惡而欲誅之邪?”對曰:“皆相舉群輩,欲為不軌。”上曰:“不軌欲如何?”對曰:“欲圖社稷。”上乃可其奏。或謂李膺曰:“可去矣!”對曰:“事不辭難,罪不逃刑,臣之節也。吾年已六十,死生有命,去將安之!”乃詣詔獄,考死;弟子故吏並被監禁。侍禦史蜀郡景毅子顧為膺門徒,未有錄牒,不及於譴,毅慨然曰:“本謂膺賢,遣子師之,豈能夠漏脫名籍,苟安罷了!”遂自表免歸。

十一月,太尉劉寵免;太仆扶溝郭禧為太尉。

汝南督郵吳導受詔捕範滂,至征羌,抱聖旨閉傳舍,伏床而泣,一縣不知所為。滂聞之曰:“必為我也。”即自詣獄。縣令郭揖大驚,出,解印綬,引與俱亡,曰:“天下大矣,子何為在此!”滂曰:“滂死則禍塞,何敢以罪累君。又令老母流浪乎!”其母就與之訣,滂白母曰:“仲博貢獻,足以扶養。滂從龍舒君歸鬼域,存亡各得其所。惟大人割不成忍之恩,勿增感戚!”仲博者,滂弟也。龍舒君者,滂父龍舒侯相顯也。母曰:“汝今得與李、杜齊名,死亦何恨!既有令名,複求壽考,可兼得乎!”滂跪受教,再拜而辭。顧其子曰:“吾欲使汝為惡,惡不成為;使汝為善,則我不為惡。”行路聞之,莫不流涕。凡黨人死者百餘人,老婆皆徙邊,天下豪桀及儒學有行義者,寺人統統指為黨人;有怨隙者,因相讒諂,睚眥之忿,濫入黨中。州郡承旨,或有何嘗交關,亦離禍毒,其死、徙、廢、禁者又六七百人。

加入書架我的書架

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