韓欲疲秦人,使無東伐,乃使水工鄭國為間於秦,鑿涇水自仲山為渠,並北山,東注洛。中作而覺,秦人慾殺之。鄭國曰:“臣為韓延數年之命,然渠成,亦秦萬世之利也。”乃使卒為之。注填閼之水溉舄鹵之地四萬餘頃,收皆畝一鐘,關中由是益敷裕。
蒲月,丙午,王薨。太子政立,生十三年矣,國事皆委於文信侯,號稱季父。
蒙驁卒。
七年辛酉,公元前二四零年伐魏,取汲。
九年癸亥,公元前二三八年伐魏,取垣、浦。
己酉,王冠,帶劍。
趙王以李牧為將,伐燕,取武遂、方城。李牧者,趙之北邊良將也,嘗居代、雁門備匈奴,以便宜置吏,市租皆輸入莫府,為士卒費,日擊數牛饗士;習騎射,謹烽火,多間諜,為約曰:“匈奴即入盜,急入收保。有敢捕虜者斬!”匈奴每入,烽火謹,輒入收保不戰。如是數歲,亦不亡失。匈奴皆覺得怯,雖趙邊兵亦覺得吾將怯。趙王讓之,李牧仍舊。王怒,使彆人代之。歲餘,屢出戰,倒黴,多失亡,邊不得田畜。王複請李牧,李牧杜門稱病不出。王強起之,李牧曰:“必用臣,臣如前,乃敢奉令。”王許之。
秦質子歸自趙;趙太子出返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