資治通鑒_第185章 (2) 首頁

字體:      護眼 關燈

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

三月,以征東將軍滿寵為太尉。

夏,四月,吳督軍使者羊道擊遼東守將,俘群眾而去。

吳主立其子和為太子,大赦。三月,昌邑景侯滿寵卒。秋,七月,乙酉,以領軍將軍蔣濟為太尉。

吳主遣將軍聶友、校尉陸凱將兵三萬擊儋耳、珠崖。

閏月,吳大將軍諸葛瑾卒。瑾宗子恪先已封侯,吳主以恪弟融襲爵,攝兵業,駐公安。

漢蔣琬為大司馬,東曹掾犍為楊戲,生性簡樸,琬與談吐,時不該答。或謂琬曰:“公與戲語而不該,其慢甚矣!”琬曰:“民氣分歧,各如其麵,麵從後言,前人所誡。戲欲讚吾是邪,則非其本心;欲反吾言,則顯吾之非,是以沉默,是戲之快也。”

八月,吳主封子霸為魯王。霸,和母弟也,寵嬖崇特,與和無殊。尚書仆射是儀領魯王傅,上疏諫曰:“臣竊覺得魯王天挺懿德,兼資文武,當今之宜,宜鎮四方,為國藩輔。鼓吹德美,廣耀威靈,乃國度之良規,海內所瞻望。且二宮宜有降殺,以正高低之序,明教養之本。”書3、四上,吳主不聽。

正始三年壬戌,公元二四二年春,正月,漢薑維率偏軍自漢中還住涪。

又督農楊;敏嘗毀琬曰:“作事憒憒,誠不及前人。”或以白琬,主者請推治敏,琬曰:“吾實不如前人,無可推也。”主者乞問其憒憒之狀,琬曰:“苟其不如,則事不睬,事不睬,則憒憒矣。”後敏坐事繫獄,世人猶懼其必死,琬心無適莫,敏得免重罪。

吳丞相顧雍卒。

邵陵厲公上

八月,大赦。

步騭、朱然各上疏於吳主曰:“自蜀還者,鹹言蜀欲背盟,與魏交通,多作舟船,繕治城郭。又,蔣琬守漢中,聞司馬懿南向,不出兵乘虛以掎角之,反委漢中,還近成都。事已彰灼,無所複疑,宜為之備。”吳主答曰:“吾待蜀不薄,聘享盟誓,無所負之,何故致此!司馬懿前來入舒,旬日便退。蜀在萬裡,何知緩急而便出兵乎?昔魏欲入漢川,其間始嚴,亦未行動,會聞魏還而止,蜀寧肯複以此有疑邪!人言苦不成信,朕為諸君破家保之。”

朝廷欲廣田畜穀於揚、豫之間,使尚書郎汝南鄧艾行陳、項已東至壽春。艾覺得:“昔太祖破黃巾,因為屯田,積穀許都以製四方。今三隅已定,事在淮南,每雄師出征,運兵過半,功費巨億。陳、蔡之間,土下田良,可省許昌擺佈諸稻田,並水東下,令淮北屯二萬人,淮南三萬人,什二分休,常有四萬人且田且守;益開河渠以增溉灌,通漕運。計除眾費,歲完五百萬斛覺得軍資,6、七年間,可積三千萬斛於淮上,此則十萬之眾五年食也。以此乘吳,無不克矣。”太傅懿善之。是歲,始開廣漕渠,每東南有事,大興軍眾,泛舟而下,達於江、淮,資食有儲而無水害。

正始二年辛酉,公元二四一年春,吳人將伐魏。零陵太守殷劄言於吳主曰:“明天棄曹氏,喪誅累見,虎爭之際而小童涖事。陛下身自禦戎,取亂侮亡,宜滌荊、揚之地,舉強羸之數,使強者執戟,羸者轉運。西命益州,軍於隴右,授諸葛瑾、朱然大眾,直指襄陽,陸遜、朱桓彆征壽春,台端入淮陽,曆青、徐。襄陽、壽春,困於受敵,長安以西,務禦蜀軍,許、洛之眾,必將分離,掎角並進,民必內應。將帥對向,或失便宜,一軍敗績,則全軍離心。便當秣馬脂車,陵蹈城邑,乘勝逐北,以定中原。若不悉軍動眾,循前輕舉,則不敷大用,易於屢退,民疲威消,時往力竭,非上策也。”吳主不能用。夏,四月,吳全琮略淮南,決芍陂,諸葛恪攻六安,朱然圍樊,諸葛瑾攻柤中。征東將軍王淩、揚州刺史孫禮與全琮戰於芍陂,琮敗走。荊州刺史胡質以輕兵救樊,或謂:“賊盛,不成迫。”質曰:“樊城卑兵少,故當進軍為以外援,不然,危矣。”遂勒兵臨圍,城中乃安。

加入書架我的書架

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