資治通鑒_第189章 (3) 首頁

字體:      護眼 關燈

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

辛未,以司馬孚為太尉。

吳主病困,召諸葛恪、孫弘、滕胤及將軍呂據、侍中孫峻入臥內,屬今後事。夏,四月,吳主殂。孫弘素與諸葛恪不平,懼為恪所治,秘不發喪,欲矯詔誅恪。孫峻以告恪,恪請弘谘事,於坐中殺之。乃發喪。諡吳主曰大天子。太子亮即位,大赦,改元建興。閏月,以諸葛恪為太傅,滕胤為衛將軍,呂岱為大司馬。恪乃命罷視聽,息校官,原逋責,除關稅,崇恩澤,眾莫不悅。恪每出入,百姓延頸思見其狀。

十仲春,以光祿勳滎陽鄭衝為司空。

吳主立故太子和為南陽王,使居長沙;仲姬子奮為齊王,居武昌;王夫人子休為琅邪王,居虎林。

鎮東將軍諸葛誕言於大將智囊曰:“今因吳內侵,使文舒逼江陵,仲恭向武昌,以羈吳之上流;然後簡精卒攻其兩城,比救至,可大獲也。”是時征南大將軍王昶、征東將軍胡遵、鎮南將軍毌丘儉等各獻征吳之計。朝廷以三征計異,詔問尚書傅嘏。嘏對曰:“議者或欲泛舟徑濟,橫行江表;或欲四道並進,攻其城壘;或欲大佃疆場,觀釁而動;誠皆取賊之常計也。然自治兵以來,出入三載,非掩襲之軍也。賊之為寇,幾六十年矣,君臣相保,休咎共患,又喪其元帥,高低憂危,設令列船津要,堅城據險,橫行之計,其殆難捷。今邊壤之守,與賊相遠,賊設羅落,又特重密,間諜不可,耳目無聞。夫軍無耳目,校察未詳,而舉大眾以臨巨險,此為希幸徼功,先戰而後求勝,非全軍之長策也。唯有進軍大佃,最差完牢;可詔昶、遵等擇地居險,審所錯置,及令三方一時前守。奪其肥壤,使還塲土,一也;兵出民表,寇鈔不犯,二也;招懷近路,降附日至,三也;羅落遠設,間構不來,四也;賊退其守,羅落必淺,佃作易立,五也;坐食積穀,士不運輸,六也;釁隙時聞,討襲持久,七也;凡此七者,軍事之急務也。不據則賊擅便資,據之則利歸於國,不成不察也。夫屯壘相逼,情勢已交,智勇得陳,巧拙得用,策之而知得失之計,角之而知有餘不敷,虜之情偽,將焉所逃!夫以小敵大,則役煩力竭;以貧敵富,則斂重財匱。故曰:‘敵逸能勞之,飽能饑之’,此之謂也。”司馬師不從。

初,南匈奴自謂其先本漢室之甥,因冒姓劉氏。太祖留單於呼廚泉之鄴,分其眾為五部,居幷州境內。左賢王豹,單於於扶羅之子也,為左部帥,部族最強。城陽太守鄧艾上言:“單於在內,羌夷失統,合散無主。今單於之尊日疏而外土之威日重,則胡虜不成不深備也。聞劉豹部有叛胡,可因叛割為二國,以分其勢。去卑功顯前朝而子不繼業,宜加其子顯號,使居雁門。離國弱寇,追錄舊勳,此禦邊長計也。”又陳“羌胡與民同處者,宜以漸出之,使住民表,以崇廉恥之教,塞奸宄之路。”司馬師皆從之。

恪至建業,見吳主於臥內,受詔床下,以大將軍領太子太傅,孫弘領少傅;詔有司諸事一統於恪,惟殺生大事,然後以聞。為製群官百司拜揖之儀,各有品序。又以會稽太守北海滕胤為太常。胤,吳主婿也。

嘉平四年壬申,公元二五二年春,正月,癸卯,以司馬師為大將軍。

吳立節中郎將陸抗屯柴桑,詣建業治病。病差,當還,吳主涕零與彆,謂曰:“吾前聽用讒言,與汝父大義不篤,以此負汝;前後所問,一焚滅之,莫令人見也。”

加入書架我的書架

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