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,大司馬陳騫言於帝曰:“胡烈、牽弘皆勇而無謀,強於自用,非綏邊之材也,將為國恥。”時弘為揚州刺史,多不承順騫命,帝覺得騫與弘不協而毀之,因而征弘,既至,尋複覺得涼州刺史。騫竊感喟,覺得必敗。二人果失羌戎之和,兵敗身冇,征討比年,僅而能定,帝乃悔之。
十仲春,以光祿大夫鄭袤為司空,袤固辭不受。
以義陽王望為大司馬,荀顗為太尉,石苞為司徒。
泰始七年辛卯,公元二七一年春,正月,匈奴右賢王劉猛叛出塞。
分益州南中四郡置寧州。
吳多數督薛珝與陶璜等兵十萬,共攻交趾,城中糧儘援絕,為吳所陷,虜楊稷、毛炅等。璜愛炅勇健,欲活之,炅行刺璜,璜乃殺之。脩則之子允,生剖其腹,割其肝,曰:“複能作賊不?”炅猶罵曰:“恨不殺汝孫皓,汝父何死狗也!”王素欲逃歸南中,吳人獲之,九真、日南皆降於吳。吳大赦,以陶璜為交州牧。璜討降夷獠,州境皆平。
是歲,吳大赦。
丁未,以汝陰王駿為鎮西大將軍,都督雍、涼等州諸軍事,鎮關中。
吳人刁玄詐增讖文雲:“黃旗紫蓋,見於東南,終有天下者,荊、揚之君。”吳主信之。是月終,大肆兵出華裡,載太後、皇後及後宮數千人,從牛渚西上。東觀令華譖等固諫,不聽。行遇大雪,道塗陷壞,兵士被甲持仗,百人共引一車,寒凍殆死,皆曰:“若遇敵,便當背叛。”吳主聞之,乃還。帝遣義陽王望統中軍二萬、騎三千屯壽春以備之,聞吳師退,乃罷。
帝以文立為散騎常侍。漢故尚書犍為程瓊,雅有德業,與立厚交。帝聞其名,以問立,對曰:“臣至知其人,但年垂八十,稟性謙退,無複當時之望,故不以上聞耳。”瓊聞之,曰:“廣休可謂不黨矣,此吾以是善夫人也。”
十一月,吳丁奉、諸葛靚出芍陂,攻合肥,安東將軍汝陰王駿拒卻之。
泰始八年壬辰,公元二七二年春,正月,監軍何楨討劉猛,屢破之,潛以利誘其左部帥李恪,恪殺猛以降。
辛醜,義陽成王望卒。
青、徐、兗三州大水。
泰始六年庚寅,公元二七零年春,正月,吳丁奉入渦口,揚州刺史牽弘擊走之。
冬,十一月,立皇子東為汝南王。
蒲月,立皇子憲為城陽王。
玄月,吳司空孟仁卒。
北地胡寇金城,涼州刺史牽弘討之。眾胡皆內叛,與樹機能共圍弘於青山,弘軍敗而死。
冬,十月,吳大赦,改元建衡。
祜綏懷遠近,甚得江、漢之心。與吳人開布大信,降者欲去,皆聽之。減戍邏之卒,以墾田八百餘頃。其始至也,軍無百日之糧,及其季年,乃有十年之積。祜在軍,常輕裘緩帶,身不被甲,鈴閣之下,侍衛不過十數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