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,七月,丁酉朔,日有食之。
丁亥,詔曰:“近世以來,多由內寵以登後妃,亂尊卑之序;自今不得以妾媵為正嫡。”分幽州置平州。
八月,已亥,以何曾為太傅,陳騫為大司馬,賈充為太尉,齊王攸為司空。
吳施但之亂,或譖京下督孫楷於吳主曰:“楷不時赴討,懷兩端。”吳主數詰讓之,征為宮下鎮、驃騎將軍。楷自疑懼,夏,六月,將老婆來奔;拜車騎將軍,封丹楊侯。
夏,四月,戊辰朔,日有食之。
吳人多言吉祥者,吳主以問侍中韋昭,昭曰:“此家人筐篋中物耳!”昭領左國史,吳主欲為其父作紀,昭曰:“文皇不登帝位,當為傳,不當為紀。”吳主不悅,漸見怪怒。昭恐憂,自陳朽邁,求去侍、史二官,不聽。時有疾病,醫藥監護,持之益急。吳主飲群臣酒,不問可否,率以七升為限。至昭,獨以茶代之,後更見逼強。又酒後常使侍臣嘲弄公卿,發摘私短覺得歡;時有愆失,輒見收縛,至於誅戮。昭覺得外相毀傷,內長尤恨,使群臣不睦,不為佳事,故但難問經義罷了。吳主覺得不奉詔命,意不忠儘,積前後嫌忿,遂收昭付獄。昭因獄吏上辭,獻所著書,冀以此求免。而吳主怪其書垢故,更被詰問,遂誅昭,徙其家於零陵。
八月,戊申,葬元皇後於峻陽陵。帝及群臣除喪即吉,博士陳逵議,覺得:“今時所行,漢帝權製;太子無有國事,自宜終服。”尚書杜預覺得:“古者天子、諸侯三年之喪,始同齊、斬,既葬除服,諒闇以居,心喪終製。故周公不言高宗服喪三年而雲諒闇,此服心喪之文也;叔向不譏景王除喪而譏其宴樂已早,明既葬應除,而違諒闇之節也。君子之於禮,存諸內罷了。禮非財寶之謂,喪豈衰麻之謂乎!太子出則撫軍,守則監國,不為無事,宜卒哭除衰麻,而以諒闇終三年。”帝從之。
三月,癸亥,日有食之。
吳以陸抗為大司馬、荊州牧。
是歲,鄭衝以壽光公罷。
是歲,邵陵厲公曹芳卒。初,芳之廢遷金墉也,太宰中郎陳留範粲素服拜送,哀動擺佈。遂稱疾不出,陽狂不言,寢所乘車,足不履地。子孫有婚宦大事,輒密諮焉,合者則色無變,分歧則眠寢不安,老婆以此知其旨。子喬等三人,並棄學業,絕人事,侍疾家庭,足不出邑裡。及帝即位,詔以二千石祿養病,加賜帛百匹,喬以父疾篤,辭不敢受。粲不言凡三十六年,年八十四,終究所寢之車。
或獻小石刻“天子”字,雲得於湖邊。吳主大赦,改元天璽。
夏,六月,鮮卑拓跋力微複遣其子戈壁汗入貢,將還,幽州刺史衛瓘表請留之,又密以金賂其諸部大人誹謗之。
秋,七月,丙寅,皇後楊氏殂。初,帝以太子不慧,恐不堪為嗣,常密以訪後。後曰:“立子以長不以賢,豈可動也!”鎮軍大將軍胡奮女為貴嬪,有寵於帝,後疾篤,恐帝立貴嬪為後,致太子不安,枕帝膝泣曰:“叔父駿女芷有德色,願陛下以備六宮。”帝流涕許之。
大疫,洛陽死者以萬數。
杜預以孟津渡險,請建河橋於富平津。議者覺得:“殷、周所都,曆聖賢而不作者,必不建立故也。”預固請為之。及橋成,帝從百寮臨會,舉觴屬預曰:“非君,此橋不立。”對曰:“非陛下之明,臣亦無所施其巧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