資治通鑒_第237章 (3) 首頁

字體:      護眼 關燈

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

庚申,京師戒嚴,假庾亮節,都督征討諸軍事;以左衛將軍趙胤為曆陽太守,使左將軍司馬流將兵據慈湖以拒峻。之前射聲校尉劉超為左衛將軍,侍中褚翜典征討軍事。亮使弟翼以白衣領數百人備石頭。

初,王導輔政,以寬和得眾。及庾亮用事,任法裁物,頗失民氣。豫州刺史祖約,自以輩不後郗、卞,而不豫顧命,又望開府複不得,及諸表請多不見許,遂抱恨望。及遺詔褒進大臣,又不及約與陶侃,二人皆疑庾亮刪之。曆陽內史蘇峻,有功於國,聲望漸著,有銳卒萬人,東西甚精,朝廷以江外寄之;而峻頗懷驕溢,有輕朝廷之誌,招納逃亡,眾力日多,皆仰給縣官,運漕相屬,略不快意,輒肆忿言。亮既疑峻、約,又畏侃之得眾,八月,以丹楊尹溫嶠為都督江州諸軍事、江州刺史,鎮武昌;尚書仆射五舒為會稽內史,以廣援助;又修石頭以備之。

丙寅,徙琅邪王昱為會稽王,吳王嶽為琅邪王。

庾亮以蘇峻在曆陽,終為禍亂,欲下詔征之,訪於司徒導。導曰:“峻猜險,必不奉詔,不若且苞容之。”亮言於朝曰:“峻狼子野心,終必為亂。本日征之,縱不順命,為禍猶淺;若複經年,不成複製,猶七國之於漢也。”朝臣無敢難者,獨光祿大夫卞壼爭之曰:“峻擁強兵,逼近京邑,路不終朝。一旦有變,易為蹉跌,宜沉思之!”亮不從。壼知必敗,與溫嶠書曰:“元規召峻意定,此國之大事。峻已出狂意,而召之,是更速其禍也,必縱毒蠚以向朝廷。朝廷威雖盛,不知果可擒不;王公亦同此情。吾與之爭甚誠心,不能如之何。本出足下覺得外援,現在更恨足下在外,不得相與共諫止之,或當相從耳。”嶠亦累書止亮。舉朝覺得不成,亮皆不聽。

趙將黃秀等寇酂,順陽太守魏該帥眾奔襄陽。

壬子,彭城王雄、章武王休叛奔峻。雄,釋之子也。

成人討越巂斯叟,破之。

宣城內史桓彝欲起兵以赴朝廷,其長史裨惠以郡兵寡弱,山民易擾,謂宜且按甲以待之。彝厲色曰:“見無禮於其君者,若鷹鸇之逐鳥雀。’今社稷危逼,義無宴安。”辛未,彝進屯蕪湖。韓晃擊破之,因打擊宣城,彝退保廣德,晃大掠諸縣而還。徐州刺史郗鑒欲帥所領赴難,詔以北寇,不準。

司徒導稱疾不朝,而私送郗鑒。卞壼奏“導虧法從私,無大臣之節,請免官。”雖事寢不可,舉朝憚之。壼儉素廉絜,裁斷切直,當官乾實,性不弘裕,不肯苟同時好,故為諸名流所少。阮孚謂之曰:“卿常無閒泰,如含瓦石,不亦勞乎!”壼曰:“諸君子以品德恢弘,風騷相尚,執鄙吝者,非壼而誰!”時貴遊後輩多慕王澄、謝鯤為放達,壼厲色於朝曰:“悖禮傷教,罪莫大焉;中朝顛覆,實因為此。”欲奏推之,王導、庾亮不聽,乃止。

十一月,後趙石聰攻壽春,祖約屢表請救,朝廷不為出兵。聰遂進寇逡遒、阜陵,殺掠五千餘人。建康大震,詔加司徒導大司馬、假黃鉞、都督中外諸軍事以禦之,軍於江寧。蘇峻遣其將韓晃擊石聰,走之,導解大司馬。朝議又欲作塗塘以遏胡寇,祖約曰:“是棄我也!”益懷憤恚。

秋,七月,癸醜,觀陽烈侯應詹卒。

張竣聞趙兵為後趙所敗,乃去趙官爵,複稱晉大將軍、涼州牧,遣武威太守竇濤、金城太守張閬、武興太守辛岩、揚烈將軍宋輯等帥眾數萬,東會韓璞,攻掠趙秦州諸郡。趙南陽王胤將兵擊之,屯狄道。枹罕護軍辛晏垂危。秋,駿使韓璞、辛岩救之。璞進度沃乾嶺。岩欲速戰,璞曰:“夏末以來,日星數有變,不成輕動。且曜與石勒相攻,胤必不能久與我相守也。”與胤夾洮相持七十餘日。冬,十月,璞遣辛岩督運於金城,胤聞之,曰:“韓璞之眾,十倍於吾。吾糧未幾,難以耐久。今虜分兵運糧,天授我也。若敗辛岩,璞等自潰”。乃帥騎三千襲岩於沃乾嶺,敗之,遂前逼璞營,璞眾大潰。胤乘勝追奔,濟河,攻拔令居,斬首二萬級,進據振武,河西大駭。張閬、辛晏帥其眾數萬降趙,駿遂失河南之地。

加入書架我的書架

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