資治通鑒_第24章 (1) 首頁

字體:      護眼 關燈

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

韓信至楚,召漂母,賜令媛。召辱己少年令出胯下者,覺得中尉,告諸將相曰:“此懦夫也。方辱我時,我寧不能殺之邪?殺之知名,故忍而就此。”

夏,蒲月,兵皆罷歸家。

後玄月,治長樂宮。

揚子《法言》:或問:“楚敗垓下,方死,曰‘天也!’諒乎?”曰:“漢屈群策,群策屈群力;楚憞群策而自屈其力。屈人者克,自屈者負。天曷故焉!”

臣光曰:高祖起豐、沛以來,罔羅豪桀,招亡納叛,亦已多矣。及即帝位,而丁公獨以不忠受戮,何哉?夫進取之與守成,其勢分歧。當群雄比賽之際,民無定主,來者受之,固其宜也。及貴為天子,四海以內,無不為臣;苟不明禮義以示之,使為臣者,人懷二心以徼大利,則國度其能久安乎!是故斷以大義,使天下曉然皆知為臣不忠者無所自容;而懷私結恩者,雖至於活己,猶以義不與也。戮一人而千萬人懼,其慮事豈不深且遠哉!子孫享有天祿四百餘年,宜矣!

春,正月,更立齊王信為楚王,王淮北,都下邳。封魏相國建城侯彭越為梁王,王魏故地,都定陶。

漢王還,至定陶,馳入齊王信壁,奪其軍。

項王將鐘離昧,素與楚王信善。項王身後,亡歸信。漢王怨昧,聞其在楚,詔楚捕昧。信初之國,行縣邑,陳兵出入。

帝置酒洛陽南宮,上曰:“徹侯、諸將毋敢隱朕,皆言其情。吾以是有天下者何?項氏之以是失天下者何?”高起、王陵對曰:“陛命令人攻城略地,因以與之,與天下同其利;項羽不然,有功者害之,賢者疑之,此其以是失天下也。”上曰:“公知其一,未知其二。夫運籌帷幄當中,決勝千裡以外,吾不如子房;填國度,撫百姓,給餉饋,不斷糧道,吾不如蕭何;連百萬之眾,戰必勝,攻必取,吾不如韓信。三者皆人傑,吾能用之,此吾以是取天下者也。項羽有一範增而不能用,此所覺得我禽也。”群臣壓服。

六月,壬辰,大赦天下。

十仲春,項王至垓下,兵少,食儘,與漢戰不堪,入壁;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。項王夜聞漢軍四周皆楚歌,乃大驚曰:“漢皆已得楚乎?是何楚人之多也?”則夜起,飲帳中,悲歌慷慨,泣數行下;擺佈皆泣,莫能俯視。因而項王乘其駿馬名騅,麾下懦夫騎從者八百餘人,直夜,潰圍南出馳走。黎明,漢軍乃覺之,令騎將灌嬰以五千騎追之。項王渡淮,騎能屬者才百餘人。至陰陵,丟失道,問一田父,田父紿曰“左”。左,乃陷大澤中,以故漢追及之。項王乃複引兵而東,至東城,乃有二十八騎。漢騎追者數千人,項王自度不得脫,謂其騎曰:“吾起兵至今,八歲矣;身七十餘戰,何嘗得勝,遂霸有天下。然今卒困於此,此天之亡我,非戰之罪也。本日固決死,願為諸君快戰,必潰圍,斬將,刈旗,三勝之,令諸君知天亡我,非戰之罪也。”乃分其騎覺得四隊,四鄉。漢軍圍之數重。項王謂其騎曰:“吾為公取彼一將。”令四周騎馳下,期山東為三處。因而項王大喊馳下,漢軍皆披靡,遂斬漢一將。是時,郎中騎楊喜追項王,項王橫眉而叱之,喜人馬俱驚,辟易數裡。項王與其騎會為三處,漢軍不知項王地點,乃分軍為三,複圍之。項王乃馳,複斬漢一都尉,殺數十百人。複聚其騎,亡其兩騎耳。乃謂其騎曰:“何如?”騎皆伏曰:“如大王言!”因而項王欲東渡烏江,烏江亭長艤船待,謂項王曰:“江東雖小,處所千裡,眾數十萬人,亦足王也。願大王急渡!今獨臣有船,漢軍至,無以渡。”項王笑曰:“天之亡我,我何渡為!且籍與江東後輩八千人渡江而西,今無一人還;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,我何臉孔見之!縱彼不言,籍獨不愧於心乎!”乃以所乘騅馬賜亭長,令騎皆上馬步行,持短兵接戰。獨籍所殺漢軍數百人,身亦被十餘創。顧見漢騎司馬呂馬童,曰:“若非吾故交乎?”馬童麵之,唆使中郎騎王翳曰:“此項王也!”項王乃曰:“吾聞漢購我頭令媛,邑萬戶,吾為若德。”乃刎而死。王翳取其頭,餘騎相蹂踐爭項王,相殺者數十人。最厥後,楊喜、呂馬童及郎中呂勝、楊武各得其一體;五人共會其體,皆是,故分其戶,封五人皆為列侯。楚地悉定,獨魯不下;漢王引天下兵欲屠之。至其城下,猶聞弦誦之聲,為其守禮義之國,為主死節,�

加入書架我的書架

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