資治通鑒_第251章 (2) 首頁

字體:      護眼 關燈

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

秦、雍流民相帥西歸,路由枋頭,共推蒲洪為主,眾至十餘萬。洪子健在鄴,斬關出走枋頭。鑒懼洪之逼,欲以計遣之,乃以洪為都督關中諸軍事、征西大將軍、雍州牧、領秦州刺史。洪會官屬,議應受與不;主簿程樸請且與趙連和,如各國分境而治。洪怒曰:“吾不堪為天子邪,而雲各國乎!”引樸斬之。

朝野皆覺得中原指期可複,光祿大夫蔡謨獨謂所親曰:“胡滅誠為大慶,然恐更貽朝廷之憂。”其人曰:“何謂也?”謨曰:夫能順天乘時,濟群生於艱钜者,非上聖與豪傑不能為也,自餘則莫若度德量力。觀本日之事,殆非時賢所及,必將運營分表,疲民以逞;既而材略疏短,不能副心,財殫力竭,智勇俱困,安得不憂及朝廷乎!

新興王祗,虎之子也,時鎮襄國,與姚弋仲、蒲洪等連兵,移檄中外,欲共誅閔、農;閔、農以汝陰王琨為多數督,與張舉及侍中呼延盛帥步騎七萬分討祗等。

王朗、麻秋自長安赴洛陽。秋承閔書,誅朗部胡千餘人。朗奔襄國。秋帥眾歸鄴,蒲洪使其子龍驤將軍雄迎擊,獲之,覺得智囊將軍。

永和六年庚戌,公元三五零年春,正月,趙大將軍閔欲滅去石氏之跡,托以讖文有“繼趙李”,更國號曰衛,易姓李氏,大赦,改元青龍。太宰趙庶、太尉張舉、中軍將軍張春、光祿大夫石嶽、撫軍石寧、武衛將軍張季及公侯、卿、校、龍騰等萬餘人,出走襄國,汝陰王琨奔冀州。撫軍將軍張沈據滏口,張賀度據石瀆,建義將軍段勤據黎陽,寧南將軍楊群據桑壁,劉國據陽城,段龕據陳留,姚弋仲據灄頭,蒲洪據枋頭,眾各數萬,皆不附於閔。勤,末柸之子;龕,蘭之子也。

趙主鑒使樂平王苞、中書令李鬆、殿中將軍張才夜攻石閔、李農於琨華殿,不克,禁中擾亂。鑒懼,偽若不知者,夜斬鬆、才於西中華門,並殺苞。

十一月,遵召義陽王鑒、樂平王苞、汝陽王琨、淮南王昭等入議於鄭太後前,曰:“閔不臣之跡漸著,今欲誅之,如何?”鑒等皆曰:“宜然!”鄭氏曰:“李城還兵,無棘奴,豈有本日!小嬌縱之,何可遽殺!”鑒出,遣宦者楊環馳以告閔。閔遂劫李農及右衛將軍王基暗害廢遵,使將軍蘇彥、周成帥甲士三千人執遵於南台。遵方與婦人彈棋,問成曰:“反者誰也?”成曰:“義陽王鑒當立。”遵曰:“我尚如是,鑒能幾時!”遂殺之於琨華殿,並殺鄭太後、張後、太子衍、孟準、王鸞及上光祿張斐。鑒即位,大赦。以武興公閔為大將軍,封武德王,司空李農為大司馬,並錄尚書事。郎闓為司空,秦州刺史劉群為尚書左仆射,侍中盧諶為中書監。

朝廷聞中原大亂,複謀進取。己醜,以揚州刺史殷浩為中軍將軍、假節、都督揚、豫、徐、兗、青五州諸軍事,以蒲洪為氐王、使持節、征北大將軍、都督河北諸軍事、冀州刺史、廣川郡公;蒲健為假節、右將軍、監河北征討前鋒諸軍事、襄國公。

魯郡民五百餘家相與起兵附晉,求援於褚裒,裒遣部將王龕、李邁將銳卒三千迎之。趙南討多數督李農帥騎二萬與龕等戰於代陂,龕等大敗,皆冇於趙。八月,裒退屯廣陵。陳逵聞之,焚壽春積聚,毀城遁還。裒上疏乞自貶,詔不準,命裒還鎮京口,解征討都督。時河北大亂,遺民二十餘萬口渡河欲來歸附,會裒已還,威勢不接,皆不能自拔,滅亡略儘。

加入書架我的書架

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