慕容霸軍至繹幕,段勤與弟思陪舉城降。
秦丞相雄攻王擢於隴西,擢奔涼州,雄還屯隴東。張重華以擢為征虜將軍、秦州刺史,特寵待之。
冬,十月,謝尚遣冠軍將軍王俠攻許昌,克之。秦豫州刺史楊群退屯弘農。征尚為給事中,戍石頭。
玄月,秦丞相雄帥眾二萬還長安,遣平昌王菁略定上洛,置荊州於豐陽川,以步兵校尉金城郭敬為刺史。雄與清河國法、苻飛分討孔持等。
姚襄屯曆陽,以燕、秦方強,未有北伐之誌,乃夾淮廣興屯田,訓厲將士。殷浩在壽春,惡其強大,囚襄諸弟,屢遣刺客刺之,刺客皆以情告襄。安北將軍魏統卒,弟憬代領部曲。浩潛遣憬帥眾五千襲之,襄斬憬,並其眾。浩愈惡之,使龍驤將軍劉啟守譙,遷襄於梁國蠡台,表授梁海內史。
秦以張遇為征東大將軍、豫州牧。
魏主閔將與燕戰,大將軍董閏、車騎將軍張溫諫曰:“鮮卑乘勝鋒銳,且彼眾我寡,請且避之,俟其驕惰,然後益兵以擊之,”閔怒曰:“吾欲以此眾平幽州,斬慕容俊;今遇恪而避之,人謂我何!”司徒劉茂、特進郎闓相謂曰:“吾君此行,必不還矣,吾等何為坐待戮辱!”皆他殺。
丙辰,燕王俊如中山。
三月,交州刺史阮敷討林邑,破五十餘壘。
庚午,魏長水校尉馬願等開鄴城納燕兵,戴施、蔣乾懸縋而下,奔於倉垣。慕容評送魏後董氏、太子智、太尉申鐘、司空條攸等及乘輿服禦於薊。尚書令王簡、左仆射張乾、右仆射郎肅皆他殺。燕王俊詐雲董氏得傳國璽獻之,賜號奉璽君,賜冉智爵海賓侯。以申鐘為大將軍右長史。命慕容評鎮鄴。
桓溫使司馬勳助周撫討蕭敬文於涪城,斬之。
趙故衛尉常山李犢聚眾數千人叛燕。
燕群僚共上尊號於燕王俊,俊許之。十一月,丁卯,始置百官,以國相封弈為太尉,左長史陽騖為尚書令,右司馬皇甫真為尚書左仆射,典書令張悕為右仆射;其餘文武,拜授有差。戊辰,俊即天子位,大赦。自謂獲傳國璽,改元元璽。追尊武宣王為高祖武宣天子,文明王為太祖文明天子。時晉使適至燕,俊謂曰:“汝還,白汝天子:我承人乏,為中國所推,已為帝矣!”改司州為中州,建留台於龍都,以玄菟太守乙逸為尚書,專委留務。
甲申,俊遣慕容評及中尉侯龕帥精騎萬人攻鄴。癸巳,至鄴,魏蔣乾及太子智閉城把守。城外皆降於燕,劉寧及弟崇帥胡騎三千奔晉陽。
己卯,冉閔至薊。俊大赦,立閔而責之曰:“汝奴婢下才,何得妄稱帝?”閔曰:“天下大亂,爾曹蠻夷禽獸之類猶稱帝,況我中土豪傑,何為不得稱帝邪!”俊怒,鞭之三百,送於龍城。
丁酉,以武陵王晞為太宰。
秦以左仆射魚遵為司空。
甲申,秦主健還長安。
初,謝尚使戴施據枋頭,施聞蔣乾求救,乃自倉垣徙屯棘津,止乾使者求傳國璽。劉猗使繆嵩還鄴白乾,乾疑尚不能救,沈吟未決。六月,施帥懦夫百餘人入鄴,助守三台,紿之曰:“今燕寇在外,門路不通,璽未敢送也。卿且出以付我,我當馳白日子。天子聞璽在吾所,信卿至誠,必多出兵糧以相救餉。”乾覺得然,出璽付之。施宣言使督護何融迎糧,陰令懷璽送於枋頭。甲子,蔣乾帥銳卒五千及晉兵出戰,慕容評大破之,斬首四千級,乾脫走入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