又與會稽王昱箋曰:“為人臣者誰不肯尊其主比隆宿世!況遇可貴之運哉!顧力有所不及,豈不成不權輕重而處之也!今雖有可喜之會,內求諸己,而所憂乃重於所喜。功未可期,遺黎殲儘,勞役無時,收羅日重,以戔戔吳、越經緯天下非常之九,不亡何待!而不度德量力,不弊不己,此封內所痛心歎悼而莫敢吐誠者也。‘往者不成諫,來者猶可追。’願殿下更垂三思,先為不成勝之基,鬚根立勢舉,謀之未晚。若不可,恐糜鹿之遊,將不止林藪罷了!願殿下暫廢虛遠之懷,以救倒懸之急,可謂以亡為存,轉禍為福也。”不從。
魏主閔將與燕戰,大將軍董閏、車騎將軍張溫諫曰:“鮮卑乘勝鋒銳,且彼眾我寡,請且避之,俟其驕惰,然後益兵以擊之,”閔怒曰:“吾欲以此眾平幽州,斬慕容俊;今遇恪而避之,人謂我何!”司徒劉茂、特進郎闓相謂曰:“吾君此行,必不還矣,吾等何為坐待戮辱!”皆他殺。
蒲月,秦主健攻張琚於宜秋,斬之。
慕容霸軍至繹幕,段勤與弟思陪舉城降。
謝尚、姚襄共攻張遇於許昌。秦主健遣丞相東海王雄、衛大將軍平昌王菁略地關東,帥步騎二萬救之。丁亥,戰於潁水之誠橋,尚等大敗,死者萬五千人。尚奔還淮南,襄棄輜重,送尚於芍陂;尚悉今後事付襄。殷浩聞尚敗,退屯壽春。秋,七月,秦丞相雄徙張遇及陳、潁、許、洛之民五萬餘戶於關中,以右衛將軍楊群為豫州刺史,鎮許昌。謝尚降,號建威將軍。
六月,秦苻飛攻氐王楊初於仇池,為初所敗。丞相雄、平昌王菁帥步騎四萬屯於隴東。
秦丞相雄攻王擢於隴西,擢奔涼州,雄還屯隴東。張重華以擢為征虜將軍、秦州刺史,特寵待之。
趙故衛尉常山李犢聚眾數千人叛燕。
丁卯,燕王俊還薊。
秦以雷弱兒為大司馬,毛貴為太尉,張遇為司空。
三月,交州刺史阮敷討林邑,破五十餘壘。
仲春,庚子,燕王俊立其妃可足渾氏為皇後,世子曄為皇太子,皆自龍城遷於薊宮。
秦主健納張遇繼母韓氏為昭儀,數於眾中謂遇曰:“卿,吾假子也。”遇恥之,因雄等精兵在外,陰結關中豪傑,欲滅苻氏,以其地來降。秋,七月,遇與黃門劉晁謀夜襲健,晃約開門以待之。會健使晃出外,晃固辭,不得已而行。遇不知,引兵至門,門不開。事覺,伏法。因而孔持起池陽,劉珍、夏侯顯起鄠,喬秉起雍,胡陽赤起司竹,呼延毒起灞城,眾數萬人,各遣使來請兵。
姚襄屯曆陽,以燕、秦方強,未有北伐之誌,乃夾淮廣興屯田,訓厲將士。殷浩在壽春,惡其強大,囚襄諸弟,屢遣刺客刺之,刺客皆以情告襄。安北將軍魏統卒,弟憬代領部曲。浩潛遣憬帥眾五千襲之,襄斬憬,並其眾。浩愈惡之,使龍驤將軍劉啟守譙,遷襄於梁國蠡台,表授梁海內史。
玄月,秦丞相雄帥眾二萬還長安,遣平昌王菁略定上洛,置荊州於豐陽川,以步兵校尉金城郭敬為刺史。雄與清河國法、苻飛分討孔持等。
甲申,秦主健還長安。
丁酉,以武陵王晞為太宰。
永和九年癸醜,公元三五三年春,正月,乙卯朔,大赦。
閔軍於安喜,慕容恪引兵從之。閔趣常山,恪追之,丙子,及於魏昌之廉台。閔與燕兵十戰,燕兵皆不堪。閔素有勇名,所將兵精銳,燕人憚之。慕容恪巡陳,謂將士曰:“冉閔勇而無謀,一夫敵耳!其士卒饑疲,甲兵雖精,實在難用,不敷破也!”閔以所將多步兵,而燕皆馬隊,引兵將趣林中。恪參軍高開曰:“吾馬隊利高山,若閔得入林,不成複製。宜亟遣輕騎邀之,既合而陽走,誘致高山,然後可擊也”。恪從之。魏兵還就高山,恪分軍為三部,謂諸將曰:“閔性輕銳,又自以眾少,必致死於我。我厚集合軍之陳以待之,俟其合戰,卿等從旁擊之,無不克矣。”乃擇鮮卑善射者五千人,以鐵鎖連其馬,為方陳而前。閔所乘駿馬曰朱龍,日行千裡。閔左操雙刃矛,右執鉤戟,以擊燕兵,斬首三百餘級。瞥見大幢,知其為中軍,直衝之;燕兩軍從旁夾攻,大破之。圍閔數重,閔潰圍東走二十餘裡,朱龍忽斃,為燕兵所執。燕人殺魏仆射劉群,執董閔、張溫,及閔皆送於薊。閔子操奔魯口。高開被創而卒。慕容恪進屯常山,俊命恪鎮中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