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,七月,秦大將軍冀州牧張平遣使請降,拜幷州刺史。
初,馮鴦既以上黨來降,又附於張平,又自歸於燕,既而複叛燕。仲春,燕司徒上庸王評討之,不克。
威,苟太後之姑子也,素與魏王雄和睦。生屢欲殺堅,賴威救援得免。威得幸於苟太後,堅事之如父。威知王猛之賢,常勸堅以國事任之,堅謂猛曰:“李公知君,猶鮑叔牙之知管仲也。”猛以兄事之。
秦太後苟氏遊宣明台,見東海公法之第門車馬輻湊,恐終倒黴於秦王堅,乃與李威謀,賜法死。堅與法訣於東堂,慟哭歐血;諡曰獻哀公,封其子陽為東海公,敷為清河公。
以太常王彪之為左仆射。
八月,丁未,立皇後何氏。後,故散騎侍郎廬江何淮之女也。禮如鹹康而不賀。
昇平二年戊午,公元三五八年春,正月,司徒昱頓首歸政,帝不準。
燕主俊殺段龕,坑其徒三千餘人。
詔遣兼司空、散騎常侍車灌等持節如洛陽,修五陵。十仲春,庚戌,帝及群臣皆服緦,臨於太極殿三日。
仲春,癸醜,燕主俊立其子中山王暐為太子,大赦,改元光壽。
燕大司馬恪圍段龕於廣固,諸將請急攻之。恪曰:“用兵之勢,有宜緩者,有宜急者,不成不察。若彼我勢敵,外有強援,恐有腹背之患,則攻之不成不急。若我強彼弱,無援於外,力足製之者,當皋牢守之,以待其斃。兵法”十圍五攻“正謂此也。龕兵尚眾,未有離心。濟南之戰,非不銳也,但龕用之無術,以取敗耳。今憑阻堅城,高低戮力,我儘銳攻之,計數旬可拔,然殺吾士卒必多矣。自有事中原,兵不暫息,吾每念之,夜而忘寐,何如輕用其死乎!要在取之,不必求功之速也!”諸將皆曰:“非所及也。”軍中聞之,大家感悅。因而為高牆深塹以守之。齊人爭運糧以饋燕軍。
姚襄將圖關中,夏,四月,自北屈進屯杏城,遣輔國將軍姚蘭略地敷城,曜武將軍姚益生、左將軍王欽盧各將兵招納諸羌、胡。蘭,襄之從兄;益生,襄之兄也。羌、胡及秦民歸之者五萬餘戶。秦將苻飛龍擊蘭,擒之。襄引兵進據黃落;秦主生遣衛大將軍廣平王黃眉、平北將軍苻道、龍驤將軍東海王堅、建節將軍鄧羌將步騎萬五千以禦之。襄堅壁不戰。羌謂黃眉曰:“襄為桓溫、張平所敗,銳氣喪矣。然其為人強狠,若鼓譟揚旗,直壓其壘,彼必忿恚而出,可一戰擒也。”蒲月,羌帥騎三千壓其壘門而陳,襄怒,悉眾出戰。羌陽不堪而走,襄追之,至於三原。羌回騎擊之,黃眉等以大眾繼至,襄兵大敗。襄所乘駿馬曰黧眉騧,馬倒,秦兵擒而斬之,弟萇帥其眾降。襄載其父弋仲之柩在軍中,秦主生以王禮葬弋仲於孤磐,亦以公禮葬襄。廣平王黃眉等還長安,生不之賞,數眾辱黃眉。黃眉怒,謀弑生;發覺,伏法。事連王公親戚,死者甚眾。
十一月,癸酉,燕主俊自薊徙都鄴。
殷,彭之子也。彭時為燕大長秋,以書戒殷曰:“王彌、曹嶷,必有子孫,汝善招安,勿尋舊怨,以長亂源!”殷推求,得彌從子立、嶷孫岩於山中,請與相見,深結意分。彭複遣使遺以車馬衣服,郡民由是大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