子思言苟變於衛侯曰:“其材可將五百乘。”公曰:“吾知其可將。然變也嘗為吏,賦於民而食人二雞子,故弗用也。”子思曰:“夫賢人之官人,猶匠之用木也,取其所長,棄其所短。故杞梓連抱而稀有尺之朽,良工不棄。今君處戰國之世,選虎倀之士,而以二卵棄乾城之將,此不成使聞於鄰國也。”公再拜曰:“謹受教矣。”衛侯言計非是,而群臣和者如出一口。子思曰:“以吾觀衛,所謂‘君不君,臣不臣’者也。”公丘懿子曰:“何乃如果?”子思曰:“人主自臧,則眾謀不進。事是而臧之,猶卻眾謀,況和非以長惡乎!夫不察事之是非而悅人讚己,闇莫甚焉;不度理之地點而恭維求容,諂莫甚焉。君闇臣諂,以居百姓之上,民不與也。若此不已,國無類矣!”子思言於衛侯曰:“君之國事將日非矣!”公曰:“何故?”對曰:“有由然焉。君出言自發得是,而卿大夫莫敢矯其非;卿大夫出言亦自發得是,而士庶人莫敢矯其非。君臣既自賢矣,而群下同聲賢之,賢之則順而有福,矯之則逆而有禍,如此則善安從生!《詩》曰:‘具曰予聖,誰知烏之雌雄?’抑亦似君之君臣乎?”
魯伐齊,入陽關。
齊伐魏,取襄陽。
烈王
齊康公薨,無子,田氏遂並齊而有之。
是歲,齊桓公亦薨,子威王因齊立。
二十年己亥,公元前三八二年日有食之,既。
二十三年壬寅,公元前三七九年趙襲衛,不克。
魏武侯薨,不立太子,子罃與公中緩爭立,海內鬨。
二十一年庚子,公元前三八一年楚悼王薨,貴戚大臣反叛,攻吳起,起走之王屍而伏之。擊起之徒因射刺起,並中王屍。既葬,肅王即位。使令尹儘誅為亂者,坐起夷宗者七十餘家。
王崩,弟扁立,是為顯王。
衛慎公薨,子聲公訓立。
魯敗齊師於平陸。
魏敗趙師於北藺。
魏文侯以卜子夏、田子方為師,每過段乾木之廬必式。四方賢士多歸之。文侯與群臣喝酒,樂,而天雨,命駕將適野。擺佈曰:“本日喝酒樂,天又雨,君將安之?”文侯曰:“吾與虞人期獵,雖樂,豈可無一會期哉!”乃往,身自罷之。韓借師於魏以伐趙。文侯曰:“寡人與趙,兄弟也,不敢聞命。”趙借師於魏以伐韓,文侯應之亦然。二國皆怒而去。已而知文侯以講於己也,皆朝於魏。魏由是始大於三晉,諸侯莫能與之爭。使樂羊伐中山,克之,以封其子擊。文侯問於群臣曰:“我何如主?”皆曰:“仁君。”任座曰:“君得中山,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,何謂仁君?”文侯怒,任座趨出。次問翟璜,對曰:“仁君也。”文侯曰:“何故知之?”對曰:“臣聞君仁則臣直。曏者任座之言直,臣是以知之。”文侯悅,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,親下堂迎之,覺得上客。文侯與田子方飲,文侯曰:“鐘聲不比乎?左高。”田子方笑。文侯曰:“何笑?”子方曰:“臣聞之,君明樂官,不明噪音。今君審於音,臣恐其聾於官也。”文侯曰:“善。”子擊出,遭田子方於道,下車伏謁。子方不為禮。子擊怒,謂子方曰:“繁華者驕人乎?貧賤者驕人乎?”子方曰:“亦貧賤者驕人耳,繁華者安敢驕人?國君而驕人則失其國,大夫而驕人則失其家。失其國者未聞有以國待之者也,失其家者未聞有以家待之者也。夫士貧賤者,言不消,行分歧,則納履而去耳,安往而不得貧賤哉!”子擊乃謝之。文侯謂李克曰:“先生嘗有言曰:‘家貧思良妻,國亂思良相。’今所置非成則璜,二子何如?”對曰:“卑不謀尊,疏不謀戚。臣在闕門以外,不敢當命。”文侯曰:“先生臨事勿讓。”克曰:“君弗察故也。居視其所親,富視其所與,達視其所舉,窮視其所不為,貧視其所不取,五者足以定之矣,何待克哉!”文侯曰:“先生就舍,吾之相定矣。”李克出,見翟璜。翟璜曰:“今者聞君召先生而卜相,果誰為之?”克曰:“魏成。”翟璜忿然作色曰:“西河守吳起,臣所進也;君內以鄴為憂,臣進西門豹;君欲伐中山,臣進樂羊;中山已拔,無使守之,臣進先生;君之子無傅,臣進屈侯鮒。以耳目之所睹記,臣何負於魏成?”李克曰:“子之言克於子之君者,豈將比周以求大官哉?君問相於克,克之對如是。以是知君之必相魏成者,魏成食祿千鐘,什九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