資治通鑒_第306章 (1) 首頁

字體:      護眼 關燈

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

魏主嗣西巡至雲中,遂濟河,畋於大漠。

庚辰,裕引軍入河,以左將軍向彌為北青州刺史,留戍碻磝。

秦主泓朝會百官於前殿,以表裡危迫,君臣相泣。征北將軍齊公恢帥安寧鎮戶三萬八千,焚廬舍,自北雍州趨長安,自稱多數督、建義大將軍,移檄州郡,欲除君側之惡;揚威將軍薑紀帥從歸之,建節將軍彭完都棄陰密奔還長安。恢至新支,薑紀說恢曰:“國度重將、大兵皆在東方,京師空虛,公亟引輕兵襲之,必克。”恢不從,南攻郿城。鎮西將軍姚諶為恢所敗,長安大震。泓馳使征東平公紹,遣姚裕及輔國將軍胡翼度屯澧西。扶風太守姚俊等皆降於恢。東平公紹引諸軍西還,與恢相持於靈台,姚讚留寧朔將軍尹雅為弘農太守,守潼關,亦引兵還。恢眾見諸軍四集,皆有懼心,其將齊黃等詣雄師降。恢進兵副紹,讚自後擊之,恢兵大敗,殺恢及其三弟。泓器之慟,葬以公禮。

義熙十三年丁巳,公元四一七年春,正月,甲戌朔,日有食之。

王鎮惡進軍澠池,遣毛德祖襲尹雅於蠡吾城,禽之,雅殺守者而逃。鎮惡引兵徑前,抵潼關。

沈林子謂檀道濟曰:“蒲阪城堅兵多,不成猝拔,攻之傷眾,守之引日。王鎮惡在潼關,勢孤力弱,不如與鎮惡合勢併力,以爭潼關。若得之,尹昭不攻自潰矣。”道濟從之。

辛醜,太尉裕至潼關,以朱超石為河東太守,使與振武將軍徐猗之會薛帛於河北,共攻蒲阪。秦平原公璞與姚和都共擊之,猗之敗死,超石奔還潼關。東平公讚遣司馬國璠引魏兵以躡裕後。

廣州刺史謝欣卒,東海人徐道期聚眾攻陷州城,打擊始興,始興相彭城劉廉之討誅之。詔以謙之為廣州刺史。

秦魯公紹遣長史姚洽、寧朔將軍安鸞、護軍姚墨蠡、河東太守唐小方帥眾三千屯河北之九原,阻河為固,欲以絕檀道濟糧援。沈林子邀擊,破之,斬洽、黑蠡、小方,殺獲殆儘。林子因啟太尉裕曰:“紹氣蓋關中,今兵屈於外,國危於內。恐其凶命先儘,不得以膏齊斧耳。”紹聞洽等敗死,憤恚,病發嘔血,以兵屬東平公讚而卒。讚既代紹,眾力猶盛,引兵襲林子,林子複擊破之。

初,裕命王鎮惡等:“若克洛陽,須雄師到俱進。”鎮惡等乘利徑趨潼關,為秦兵所拒,不得前。久之,乏食,眾心疑懼,或欲棄輜重還赴雄師。沈林子按劍怒曰:“相公誌清六合,今許、洛已定,關右將平,事之濟否,繫於前鋒。何如沮乘勝之氣,棄垂成之功乎!且雄師尚遠,賊眾方盛,雖欲求還,豈可得乎!”下官受命不顧,本日之事,當自為將軍辦之,未知二三君子將何麵以見相公之旗鼓邪!“鎮惡等遣使馳告裕,求遣糧援。裕呼使者,開舫北戶,指河上魏軍以示之曰:我語令勿進,今輕浮深切。岸上如此,何由得遣軍!鎮惡乃親至弘農,說諭百姓,百姓競送義租,軍食複振。”

崔浩侍講在前,嗣問之曰:“劉裕伐姚泓,果能克乎?”對曰:“克之。”嗣曰:“何故?”對曰:“昔姚興功德浮名而少合用,子泓懦而多病,兄弟乖爭。裕乘其危,兵精將勇,何故不克!”嗣曰:“裕才何如慕容垂?”對曰:“勝之。垂藉父兄之資,修複古業,國人歸之,若夜蟲之就火,少加倚仗,易以建功。劉裕抖擻寒微,不階尺土,討滅桓玄,興複晉室,北禽慕容超,南梟盧循,所向無前,非其才之過人,安能如是乎!”嗣曰:“裕既入關,不能進退,我以精騎直搗彭城、壽春,裕將若之何?”對曰:“今西有屈丐,北有柔然,窺測國隙。陛下既不結婚禦六師,雖有精兵,未睹良將。長孫嵩善於治國,短於用兵,非劉裕敵也。發兵遠攻,未見其利,不如且溫馨以待之,裕克秦而歸,必篡其主。關中華、戎雜錯,民風勁悍;裕欲以荊、揚之化施之函、秦,此無異解衣包火,籌措捕虎;雖留兵守之,情麵未洽,趨尚分歧,適足為寇敵之資耳。願陛下按兵息民以觀其變,秦地終為國度之有。可坐而守也。”嗣笑曰:“卿料之審矣!”浩曰:“臣嘗私論近世將相之臣:若王猛之治國,苻堅之管仲也;慕容恪之輔幼主,慕容□韋之霍光也;劉裕之平禍亂,司馬德宗之曹操也。”嗣曰:“屈丐何如?”浩曰:屈丐國破家覆,孤孑一身,寄食姚氏,受其封殖。不思酬恩報義,而乘時繳利,盜有一方,樹敵四鄰�

加入書架我的書架

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