辛未,劉穆之卒。太尉裕聞之,驚慟哀惋者累日。始,裕欲留長安經略西北,而諸將佐皆久役思歸,多不欲留。會穆之卒,裕以底子無托,遂決意東還。
玄月,甲寅,魏性命諸州調民租,戶五十石,積於定、相、冀三州。
夏王勃勃聞太尉裕東還,大喜,問於王買德曰:“騰欲取關中,卿試言其方略。”買德曰:“關中形勝之地,而裕以季子守之。狼狽而歸,正欲急成篡事耳,不暇複以中原為意。此天以關中賜我,不成失也。青泥、上洛,南北之險要,宜先遣遊軍斷之;東塞潼關,絕其水陸之路;然後傳檄三輔,施以威德,則義真在網罟當中,不敷取也。”勃勃乃以其子撫軍大將軍瓂都督前鋒諸軍事,帥騎二萬向長安。前將軍昌屯潼關,以買德為撫軍右長史,屯青泥,勃勃將雄師為後繼。
西秦王熾磐遣左丞相曇達等擊秦故將姚艾,艾遣使稱藩,熾磐以艾為征東大將軍、秦州牧。征王鬆壽為尚書左仆射。
十一月,魏叔孫建等討西山丁零翟蜀洛支等,平之。
先是,隴上流戶寓關中者,望因兵威得複本土;及置東秦州,知裕無複西略之意,皆感喟絕望。
六月,太尉裕始受相國、宋公、九錫之命。赦國中決死以下,崇繼母蘭陵蕭氏為太妃。以太尉軍諮祭酒孔靖為宋國尚書令,左長史王弘為仆射,領選,處置中郎傅亮、蔡廓皆為侍中,謝晦為右衛將軍,右長史鄭鮮之為奉常,行參軍殷景仁為秘書郎,其餘百官,悉依天朝之製。靖辭不受。亮,鹹之孫;廓,謨之曾孫;鮮之,渾之玄孫;景仁,融之曾孫也。景仁學不為文,敏有思致;口不談義,深達理體;至於國典、朝儀、舊章、記注,莫不撰錄,識者知其有當世之誌。
秦王熾磐以乞伏木弈乾為沙州刺史,鎮樂都。仲春,乙弗烏地延帥戶二萬降秦。
宋公裕聞之,使輔國將軍蒯恩如長安,召義真東歸;以相國右司馬朱齡石為都督關中諸軍事、右將軍、雍州刺史,代鎮長安。裕謂齡石曰:“卿至,可敕義真輕裝速發,既出關,然後可徐行。若關右必不成守,可與義真俱歸。”又射中書侍郎朱超石慰勞河、洛。
氐豪徐駭奴、齊元子等擁部落三萬在雍,遣使請降於魏。魏主嗣遣將軍王洛生、河內太守楊聲等西行以應之。
秋,七月,戊午,魏主嗣至平城。
裕以次子桂陽公義真為都督雍、梁、秦王州諸軍事、安西將軍、領雍、東秦二州刺史。義真時年十二。以太尉谘議參軍京兆王修為長史,王鎮惡為司馬、領馮翊太守,沈田子、毛德祖皆為中兵參軍,仍以田子領始平太守,德祖領秦州刺史、天水太守,傅弘之為雍州治中處置史。
裕解司州,領徐、冀二州刺史。
閏月,壬申,魏主嗣如大寧長川。
臣光曰:前人有言:“疑則勿任,任則勿疑。”裕既委鎮惡以關中,而複與田子有後言,是鬥之使為亂也。惜乎!百年之寇,千裡之士,得之艱钜,失之冒昧,使豐、鄗之都複輸寇手。荀子曰:“兼併易能也,堅凝之難。”信哉!
河西王蒙遜複引兵伐涼,涼公歆將拒之,左長史張體順固諫,乃止。蒙遜芟其秋稼而還。
癸酉,司馬休之、司馬文思、司馬國璠、司馬道賜、魯軌、韓延之、刁雍、王慧龍及桓溫之孫道度、道子、族人桓謐、桓璲、陳郡袁式等皆詣魏長孫嵩降。秦匈奴鎮將姚成都及弟和都舉鎮降魏。魏主嗣詔官方得姚氏後輩送平城者賞之。冬,十月,己酉,嗣召長孫嵩等還。司馬休之尋卒於魏。魏賜國璠爵淮南公,道賜爵池陽子,魯軌爵襄陽公。刁雍表求南鄙自效,嗣以雍為建義將軍。雍聚眾於河、濟之間,擾動徐、兗;太尉裕遣兵討之,不克,雍進屯固山,眾至二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