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,四月,秦征西將軍孔子帥騎五千討吐穀渾覓地於弱水南,大破之,覓地帥其眾六千降於夏,拜弱水護軍。
宋公裕以讖雲“昌明以後另有二帝”,乃使中書侍郎王韶之與帝擺佈暗害鴆帝而立琅邪王德文。德文常在帝擺佈,飲食寢處,何嘗暫離;韶之伺之經時,不得間。會德文有疾,出居於外。戊寅,韶之以散衣縊帝於東堂。韶之,弇之曾孫也。裕因稱遺詔,奉德文即天子位,大赦。
立琅邪王紀褚氏為皇後;後,裒之曾孫也。
癸卯,魏主嗣還平城。
敕劉道憐司空出鎮京口。
夏王勃勃欲降傅弘之,弘之不平。時天寒,勃勃裸之,弘之叫罵而死。勃勃積人頭為京觀,號曰髑髏台。長安百姓逐朱齡石,齡石焚其宮殿,奔潼關。勃勃入長安,大饗將士,舉觴謂王買德曰:“卿昔日之言,一期而驗,可謂算無遺策。此觴所集,非卿而誰!”以買德為都官尚書,封河陽候。
彗星出天津,入太微,經北鬥,絡紫微,八十餘日而滅。魏主嗣複召諸儒、術土問之曰:“今四海分裂,災咎之應,果在何國?騰甚畏之。卿輩儘言,勿有所隱!”眾推崔浩使對,浩曰:“夫災異之興,皆象人事,人苟無釁,又何畏焉?昔王莽將篡漢,彗星出入,正與今同。國度主尊臣卑,民無異望,晉室陵夷,危亡不遠;彗之為異,其劉裕將篡之應乎!”眾無以易其言。
庚申,葬安天子於休平陵。
恭天子
司馬順明、司馬道恭及平陽太守薛辯皆降於魏,魏以辯為河東太守以拒夏人。
玄月,宋王裕自解揚州牧。
秋,七月,宋公裕始受進爵之命。八月,移鎮壽陽,以度支尚書劉懷慎為督淮北諸軍事、徐州刺史,鎮彭城。
夏王勃勃築壇於灞上,即天子位,改元昌武。西秦王熾磐東巡;十仲春,徙上邽民五千餘戶於枹罕。
初,司馬楚之奉其父榮期之喪歸建康,會宋公裕誅剪宗室之有才望者,楚之叔父宣期、兄貞之皆死,楚之亡匿竟陵蠻中。及從祖休之自江陵奔秦,楚之亡之汝、潁間,聚眾以謀複仇。楚之少有豪氣,能折節下士,有眾萬餘,屯據長社。裕使刺客沐謙往刺之,楚之待謙甚厚。謙欲發,未得間,乃夜稱疾,知楚之必往問疾,因欲刺之。楚之果自齎湯藥往視疾,情義勤篤,謙不忍發,乃出匕首於席下,以狀告之曰:“將軍深為劉裕所忌,願勿草率以自保全。”遂委身事之,為之防衛。
甲午,征宋公裕入朝,進爵為王。裕辭。
辛卯,宋王裕加殊禮,進王太妃為太後,世子為太子。
夏主勃勃征隱土京兆韋祖思。祖思既至,恭懼過火,勃勃怒曰:我以國士征汝,汝乃以非類遇我,汝昔不拜姚興,今何獨拜我?我在,汝猶不以我為帝王;我死,汝曹弄筆,當置我於何地邪!遂殺之。
夏將叱奴侯提帥步騎二萬攻毛德祖於蒲阪,德祖不能禦,全軍歸彭城。仲春,宋公裕以德祖為滎陽太守,戍虎牢。
辛未,魏主嗣東巡;甲申,還平城。
王鎮惡之死也,沈田子殺其兄弟七人,唯弟康得免,逃就宋公裕於彭城,裕覺得相國行參軍。康求還洛陽視母;會長安不守,康糾合關中徙民,得百許人,驅帥僑戶七百餘家,共保金墉城。時宗室多流亡在河南,有司馬文榮者,帥乞活千餘戶屯金墉城南;又有司馬道恭,自東垣帥三千人屯城西,司馬順明帥五千人屯陵雲台,司馬楚之屯柏穀塢。魏河內鎮將於栗磾遊騎在芒山上,攻逼交至,康死守六旬。裕以康為河東太守,遣兵救之,劃一皆散走。康勸課農桑,百姓甚親賴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