資治通鑒_第312章 (1) 首頁

字體:      護眼 關燈

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

夏主將廢太子瓂而立少子酒泉公倫。瓂聞之,將兵七萬北伐倫。倫將騎三萬拒之,戰於高平,倫敗死。倫兄太原公昌將騎一萬襲瓂,殺之,並其眾八萬五千,歸於統萬。夏主大悅,立昌為太子。夏主好自矜大,名其四門:東曰招魏,南曰朝宋,西曰服涼,北曰平朔。

元嘉二年乙醜,公元四二五年春,正月,徐羨之、傅亮上表歸政,表三上,帝乃許之。丙寅,始親萬機。羨之仍退位還第,徐羨之、程道惠及吳興太守王韶之等並謂非宜,敦勸甚苦,乃複奉詔視事。

玄月,丙子,立妃袁氏為皇後;耽之曾孫也。

侍中程道惠勸羨之等立皇弟南豫州刺史義恭。羨之等以宜都王義隆素有令望,又多符瑞,乃稱皇太後令,數帝過惡,廢為營陽王,以宜都王辰承大統,赦極刑以下。又稱皇大後令,償還璽綬;並廢皇後為營陽王妃,遷營陽王於吳。使檀道濟入守朝堂。王至吳,止金昌亭;六月,癸醜,羨之等使邢安樂就弑之。王多力,突走出昌門,追者以門關踣而弑之。

林邑王範陽邁寇日南、九德諸郡。

秋,七月,秦王熾磐鎮南將軍吉毗等南擊黑水羌酋丘擔,大破之。

三月,丙寅,魏主尊保母竇氏為保太後。密後之殂也,世祖尚幼,太宗以竇氏慈良,有操行,使保養之。竇氏撫視有恩,訓導有禮,世神德之,故加以尊號,奉侍不異地點。

諸將佐聞營陽、廬陵王死,皆覺得疑,勸王不成東下。司馬王華曰:“先帝有大功於天下,四海所服;雖嗣主不綱,人望未改。徐羨當中才寒士,傅亮布衣諸生,非有晉宣帝、王大將軍之心明矣;受寄崇重,未容遽敢背德。畏廬陵嚴斷,將來必不自容;以殿下寬睿慈仁,遠近所知,且越次奉迎,冀以見德;悠悠之論,殆必不然。又,羨之等五人,同功並位,孰肯相讓!就懷不軌,必將不可。廢主若存,慮其將來受禍,致此殛斃;蓋由貪生過深,寧敢一朝頓懷逆誌!不過欲握權自固,以少主仰待耳。殿下但當長驅六轡,以副天人之心。”王曰:“卿複欲為宋昌邪!”長史王曇首、南蠻校尉到彥之皆勸王行,曇首仍陳天人符應。王乃曰:諸公受遺,不容背義。且勞臣舊將,表裡充滿,今兵力又足以製物,夫何所疑!“乃命王華總前任,留鎮荊州。王欲使到彥之將兵前驅,彥之曰:了彼不反,便應朝服逆流;若使有虞,此師既不敷恃,更開嫌隙之端,非以是副遠邇之望也。會雍州刺史褚叔度卒,乃遣彥之權鎮襄陽。”

庚子,以行荊州刺史謝晦為真。晦將行,與蔡廓彆,屏人問曰:“吾其免乎?”廓曰:“卿受先帝顧命,任以社稷,廢昏立明,義無不成。但殺人二兄而以之北麵,挾震主之威,據上流之重,以古推今,自免難堪。”晦始懼不得去,既發,顧望石頭城,喜曰:“今得脫矣!”

元嘉元年甲子,公元四二四年春,正月,魏改元始光。

元嘉三年丙寅,公元四二六年春,正月,謝晦弟黃門侍郎□爵馳使告晦,晦猶謂不然,以傅亮書示谘議參軍何承天曰:“外間所聞,鹹謂西討已定,幼宗豈有上理!”晦尚謂虛妄,使承天豫立答詔啟草,言伐虜宜須來歲。江夏內史程道惠得尋陽人書,言“朝廷將有大處罰,其事已審”,使其輔國府中兵參軍樂冏封以示晦。晦問承天曰:“若果爾,卿令我雲何?”對曰:“蒙將軍殊顧,常思報德。事情至矣,何敢隱情!然明日戒嚴,動用軍法,戔戔所懷,懼不得儘。”晦懼曰:“卿豈欲我自裁邪?”承天曰:“尚未至此。以王者之重,舉天下以攻一州,大小既殊,逆順又異。境外責備,上計也。其次以腹心將兵屯義陽,將軍自帥大眾戰於夏口;若敗,即趨義陽以出北境,其次也。”晦很久曰:“荊州用武之地,兵糧易給,聊且決鬥,走複何晚!”乃使承天造立表檄,又與衛軍谘議參軍琅邪顏邵謀舉兵,邵飲藥而死。

加入書架我的書架

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