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,帝之遣到彥之也,戒之曰:“若北國兵動,先其未至,徑前入河;若其不動,留彭城勿進。”及安頡得宋俘,魏主始聞其言。謂公卿曰:“卿輩前謂我用崔浩計為謬,驚怖固諫。常勝之家,始皆自謂逾人,至於歸終,乃不能及。”
癸酉,魏主還平城,大饗,告廟,將帥及百官皆受賞,兵士賜複十年。
六月,戊寅,司徒、南徐州刺史彭城王義康改領揚州刺史。
乙未,以吐穀渾王慕瓂為都督西秦、河、沙三州諸軍事、征西大將軍、西秦、河二州刺史,進爵隴西王,且命慕瓂悉歸南邊將士先冇於夏者,得百五十餘人。
壬寅,以江夏王義恭為都督南袞等六州諸軍事、開府儀同三司、南袞州刺史,臨川王義慶為都督荊、雍等七州諸軍事、荊州刺史,竟陵王義宣為中書監,衡陽王義秀為南徐州刺史。初,高祖以刑州居上流之重,地盤廣遠,資實兵甲居朝廷之半,故遺詔令諸子居之。上以義慶宗室令美,且烈武王有大功於社稷,故特用之。
壬子,以少府中山甄法崇為益州刺史。
夏蒲月,庚寅,魏主如雲中。
夏主畏魏人之逼,擁秦民十餘萬口,自治城濟河,欲擊河西王蒙遜而奪其地。吐穀渾王慕瓂遣益州刺史慕利延、寧州刺史拾虔帥騎三萬,乘其半濟,邀擊之,執夏主定以歸,沮渠興國被創而死。拾虔,樹洛乾之子也。
裴方明等複反擊程道養營,破之,焚其積聚。
司馬楚之上疏,覺得諸方已平,請大肆伐宋,魏主以兵久勞,不準。徽楚之為散騎常侍,以王慧龍為滎陽太守。
燕尚書郭淵勸燕王送款獻女於魏,乞為附庸。燕王曰:“負釁在前,結忿已深,降附取死,不如守誌更圖也。”
玄舅崔浩,每與玄言,輒歎曰:“對子真使我懷古之情更深。”浩欲大整流品,明辨姓族。玄止之曰:“夫創製立事,各有當時;樂為此者,詎有幾人!宜加三思。”浩不從,由是獲咎於眾。
玄月,癸醜,魏主還宮。庚申,加太尉長孫嵩柱國大將軍。以左光祿大夫崔浩為司徒,征西大將軍長孫道生為司空。道生性清儉,一熊皮鄣泥,數十年不易。魏主使歌工曆頌群臣曰:“智如崔浩,廉若道生。”
秋,七月,己未,魏主至濡水。庚申,遣安東將軍奚斤發幽州民及密雲丁零萬餘人,運攻具,出南道,會和龍。魏主至遼西,燕王遣其侍禦史崔聘奉牛酒犒師。己巳,魏主至和龍。
庚午,以領軍將軍殷景仁為尚書仆射,太子詹事劉湛為領軍將軍。
夏主殺乞伏暮末及其宗族五百人。
左仆射臨川王義慶固求解聘;甲辰,以義慶為中書令,丹陽尹仍舊。
庚戌,魏安頡等還平城。魏主嘉朱修之守節,拜侍中,妻以宗女。
魏主征諸名流之未仕者,州郡多逼遣之。魏主聞之,下詔令守宰以禮申諭,任其進退,毋得逼遣。
因而魏南鄙大水,民多餓死。尚書令劉絜言於魏主曰:“自頃邊寇內侵,戎車屢駕;天讚聖明,地點克殄;方難既平,皆蒙優錫。而郡國之民,雖不征討,服勤農桑,以供軍國,實經世之大本,府庫之所資。今自山以東,遍遭水害,應加哀矜,以弘覆育。”魏主從之,複境內一歲租賦。
是歲,涼王改元義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