魏主以民官多貪,夏,蒲月,己醜,詔吏民得舉告守令不如法者。因而奸猾專求牧宰之失,迫脅在位,橫於閭裡;而長吏鹹降心待之,貪縱仍舊。
初,燕王弘至遼東,高麗王璉遣使勞之曰:“龍城王馮君,愛適野次,士馬勞乎?”弘慚怒,稱製讓之。高麗處之平郭,尋徙北豐。弘素侮高麗,政刑獎懲,如同其國。高麗乃奪其侍人,取其太子王仁為質。弘怨高麗,遣使來上表求迎,上遣使者王白駒等迎之,並令高麗資遣。高麗王不欲使弘南來,遣將孫漱、高仇等殺弘於北豐,並其子孫十餘人,諡弘曰昭整天子。白駒等帥所領七千餘人掩討漱、仇,殺仇,活捉漱。高麗王以白駒等專殺,遣使執送之。上以遠國,不欲違其意,下白駒等獄;已而原之。
十仲春,丁巳,魏主至平城。
魏主欲討之,以問崔浩。對曰:“牧犍逆心已露,不成不誅。官軍往年北伐,雖不克獲,實無所損。戰馬三十萬匹,計在道死傷不滿八千,常歲羸死亦不減萬匹。而遠方乘虛,遽謂衰耗不能複振。今出其不料,雄師猝至,彼必駭擾,不知所為,擒之必矣。”魏主曰:“善!吾意亦覺得然。”因而大集公卿議於西堂。
冬,十月,癸卯,魏主如雲中。十一月,壬申,還宮。
八月,魏主畋於河西。
魏主遣廣平公張黎發定州兵一萬二千通莎泉道。
魏主如定州。
牧犍遣將軍沮渠旁周入貢於魏,魏主遣侍中古弼、尚書李順賜其侍臣衣服,並征世子封壇入侍。是歲,牧犍遣封壇如魏,亦遣使詣建康,獻雜書及敦煌趙匪攵所撰《甲寅元曆》,並求雜書數十種,帝皆與之。
丁酉,魏主遣使者拜吐穀渾王慕利延為鎮西大將軍、儀同三司,改封西平王。
甲寅,魏主還宮。
蒲月,戊寅,魏大赦。
丙申,魏主如雲中。
魏主問賀以取涼州方略,對曰:“姑臧城旁有四部鮮卑,皆臣祖父舊民,臣願處軍前,宣國威望,示以禍福,必相帥歸命。外援既服,然後取其孤城,如反掌耳。”魏主曰:“善!”
蒲月,乙卯,燕王帥龍城見戶東徙,焚宮殿,火一旬不滅;令婦人被甲居中,陽伊等勒精兵居外,葛盧孟光帥騎殿後,方軌而進,前後八十餘裡。古弼部將高苟子帥騎欲追之,弼醉,拔刀止之,故燕王得逃去。魏主聞之,怒,檻車征弼及娥清至平城,皆黜為門卒。戊午,魏主斥逐騎常侍封撥使高麗,令送燕王。
己未,零陵王太妃褚氏卒,追諡曰晉恭思皇後,葬以晉禮。
八月,甲午,永昌王健獲河西畜產二十餘萬。
三月,魏雍州刺史葛那寇上洛,上洛太守鐔長生棄郡走。
六月,詔寧朔將軍蕭汪之將兵討程道養。軍至鄓口,帛氐奴請降。道養兵敗,還入鄓山。
臣光曰:《易》曰:“君子多識媒介往行,以畜其德。”孔子曰:“辭達罷了矣。”但是史者儒之一端,文者儒之餘事;至於老、莊虛無,固非所覺得教也。夫學者以是求道;天下無二道,安有四學哉!
河西王牧犍通於其嫂李氏,兄弟三人傳嬖之。李氏與牧犍之姊共毒魏公主,魏主遣解毒醫乘傳救之,得愈。魏主征李氏,牧犍不遣,厚資給,使居酒泉。
赫連定之西遷也,楊難當遂據上邽。秋,七月,魏主遣驃騎大將軍樂平王丕、尚書令劉絜督河西、高平諸軍以討之,先遣平東將軍崔賾齎聖旨諭難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