資治通鑒_第330章 (1) 首頁

字體:      護眼 關燈

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

秋,七月,丁亥,魏主如陰山。

元嘉二十八年辛卯,公元四五一年春,正月,丙戌朔,魏主大會群臣於瓜步山上,班爵行賞有差。魏分緣江舉火;太子石衛率尹弘言於上曰:“六夷如此,必走。”丁亥,魏掠住民、焚廬舍而去。

帝以吏部郎王僧綽為侍中。僧綽,曇首之子也,幼有大成之度,眾皆以國器許之。好學,有思理,練悉朝典。尚帝女東陽獻公主。在吏部,諳悉人物,舉拔鹹得其分。及為侍中,年二十九,沉深有局度,不以才氣高人。帝頗今後事為念,以其幼年,欲大相吩咐,朝政小大,皆與參焉。帝之始親政事也,委任王華、王曇首、殷景仁、謝弘微、劉湛,次則範曄、沈演之、庾炳之,最後江湛、徐湛之、何瑀之及僧綽,凡十二人。

蕭斌、王玄謨皆坐退敗免官。上問沈慶之曰:“斌欲斬玄謨而卿止之,何也?”對曰:“諸將奔退,莫不懼罪;自歸而死,將至逃散,故止之。”

玄月,癸巳,魏主還平城;冬,十月,庚申,複如陰山。

初,上聞魏將犯境,命廣陵太守劉懷之逆燒城府、船乘,儘帥其民渡江。山陽太守蕭僧珍悉斂其民入城,台送糧仗詣盱眙及滑台者,以路不通,皆留山陽;蓄陂水令滿,須魏人至,決以灌之。魏人過山陽,不敢留,因攻盱眙。

青、冀二州刺史蕭斌遣振武將軍劉武之等擊司馬順則、司馬百年,皆斬之。癸亥,梁鄒平。

魏人以鉤車鉤城樓,城內係以驅縦,數百人唱呼引之,車不能退。既夜,縋桶懸卒出,截其鉤,獲之。明日,又以衝車攻城,城土堅密,每至,頹落不過數升。魏人乃肉薄登城,分番相代,墜而複升,莫有退者,殺傷萬計,屍與城平。凡攻之三旬,不拔。會魏軍中多疾疫,或告以建康遣水軍自海入淮,又敕彭城斷其歸路;仲春,丙辰朔,魏主燒攻具退走。盱眙人慾追之,沈璞曰:“今兵未幾,雖可恪守,不成出戰;但整舟楫,示若欲北渡者,以速其走,計不須實施也。”

故誕世之反也,江夏王義恭等奏彭城王義康數有牢騷,動搖民聽,故不逞之族因以生心,請徙義康廣州。大將徙義康,先遣使語之,義康曰:“人生會死,吾豈愛生!必為亂階,雖遠何益!請死於此,恥複屢遷。”竟未及往。魏師之瓜步,情麵忷懼。上慮不逞之人複奉義康為亂;太子劭及武陵王駿、尚書左仆射何尚之屢啟宜早為之所;上乃遣中書舍人嚴龍齎藥賜義康死。義康不肯服,曰:“佛教不準他殺;願隨宜處罰。”使者以被掩殺之。

初,魯宗之奔魏,其子軌為魏荊州刺史、襄陽公,鎮長社。常思南歸,以昔殺劉康祖及徐湛之之父,故不敢來。軌卒,子爽襲父官爵。爽少有武乾,與弟秀皆有寵於魏主,秀為中書郎。既而兄弟各有罪,魏主詰問之。爽、秀懼誅,從魏主自瓜步還,至湖陸,請曰:“奴與南有仇,每兵來,常恐禍及宅兆。乞共迎喪還葬平城。”魏主許之,爽至長社,殺魏戍兵數百人,帥部曲及願從者千餘家奔汝南。夏,四月,爽遣秀詣壽陽,奉書於南平王鑠以請降。上聞之,大喜,以爽為司州刺史,鎮義陽;秀為潁川太守,餘弟侄並授官爵,犒賞甚厚。魏人毀其宅兆。徐湛之覺得廟算遠圖,特所獎納,不敢苟申私怨,乞屏居田裡;不準。青州民司馬順則自稱晉室近屬,聚眾號齊王。梁鄒戍主崔勳之詣州,蒲月,乙酉,順則乘虛襲據梁鄒城。又有沙門自稱司馬百年,亦聚眾號安寧王以應之。

加入書架我的書架

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