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遣其弟惠基自陸道使成都,赦惠開罪。惠基至涪,蜀人遏留惠基,不聽進。惠基帥部曲擊之,斬其渠帥,然後得前。惠開奉旨歸降,城圍得解。
徐州刺史薛安都、益州刺蕭惠開、梁州刺史柳元怙、兗州刺史畢眾敬、豫章太守殷孚、汝南太守常珍奇,並遣使乞降。上以南邊已平,欲請願淮北,乙亥,命鎮軍將軍張永、中領軍沈攸之將甲士五萬迎薛安都。蔡興宗曰:“安都歸順,此誠非虛,正須單使尺書。今以重兵迎之,必將疑懼;或能招引北虜,為患方深。若以叛臣罪重,不成不誅,則向之所宥亦已多矣。況安都外據大鎮,密邇邊疆,地險兵強,攻圍難克,考之國計,尤宜馴養;如其外叛,將為朝廷旰食之憂。”上不從,謂征北司馬行南徐州事蕭道成曰:“吾今是以北討,卿意覺得何如?”對曰:“安都奸刁有餘,今以兵逼之,恐非國之利。”上曰:“諸軍猛銳,何往不克!卿勿多言!”安都聞大兵北上,懼,遣使乞降於魏,常珍奇亦以懸瓠降魏,皆請兵自救。
琰欲請降於魏,主簿譙郡夏侯詳說琰曰:“本日之舉,本儘忠節。若社稷有奉,便當歸身朝廷,何可北麵左衽乎!且今魏軍近在淮次,官軍未測吾之去就,若遣使歸款,必厚相慰納,豈止免罪罷了。”琰乃使詳出見劉勔“詳說勔曰:今城中士民知困而猶恪守者,畏將軍之誅,皆欲自歸於魏。願將軍緩而赦之。則莫不相帥而至矣。勔承諾,使詳至城下,呼城中人,諭以勔意。丙寅,琰帥將佐麵縛出降,勔悉加慰撫,不戮一人。入城,約勒將士,士民貲財,秋毫無所失,壽陽人大悅。魏兵至師水,將救壽陽;聞琰已降,乃掠義陽數千人而去。久之,琰複仕起碼府而卒。”
沈靈寶自廬江引兵攻晉熙,晉熙太守閻湛之棄城走。
庚辰,建安王休仁勒兵入覬營,納降卒十萬,遣沈攸之等追顗。顗走至鵲頭,與戍主薛伯珍並所領數千人偕去,欲向尋陽。夜,止山間,殺馬以勞將士,顧謂伯珍曰:“我非不能死;且欲一至尋陽,賠罪主上,然後自刎耳。”因慷慨叱擺佈索節,無複應者。及旦,伯珍請屏人言事,遂斬顗首,詣錢溪馬軍主襄陽俞湛之。湛之因斬伯珍,並送首覺得己功。
薛安都以其子為質於魏,魏遣鎮東大將軍代人尉元、鎮東將軍魏郡孔伯恭等帥騎一萬出東道,救彭城;鎮西大將軍西河公石、都督荊、豫、南雍州諸軍事張窮奇出西道,救懸瓠。以安都為都督徐、雍等五州諸軍事、鎮南大將軍、徐州刺史、河東公;常珍奇為平南將軍、豫州刺史、河內公。
是歲,僑立兗州,治淮陰;徐州治鐘離;青、冀二州共一刺史,治鬱洲,鬱洲在海中,週數百裡,累石為城,高八九尺,虛置郡縣,荒民無幾。
兗州刺史申纂詐降於魏,尉元受之,而陰為之備。魏帥至無鹽,纂閉門把守。
淮西七郡民多不肯屬魏,連營南奔。魏遣建安王陸宣慰新附民;有陷軍為奴婢者,悉免之,新民乃悅。
戊寅,立皇子昱為太子。
劉胡帥二萬人向尋陽,詐晉安王子勳雲:“袁覬已降,軍皆散,唯己帥所領獨返;宜速處罰,為一戰之資。當停據湓城,誓死不二。”乃於江外夜趣沔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