祐出為西兗州刺史,鎮滑台。以郡國雖有學,縣、黨亦宜有之,乃命縣立講學,黨立小學。
永明五年丁卯,公元四八七年春,正月,丁亥朔,魏主詔定樂章,非雅者除之。
癸酉,魏主如靈泉池。戊寅,還宮。
甲午,魏主還平城。詔複七廟子孫及外戚緦麻服已上,賦役無所與。
夏,四月,辛酉朔,魏始製五等公服;甲子,初以法服、禦輦祀西郊。
魏南部尚書公孫邃、上穀公張儵帥眾與桓天生複寇舞陰,殷公湣擊破之;天生還竄荒中。邃,表之孫也。
玄月,辛未,魏詔罷起部無益之作,出宮人不執機杼者。冬,十月,丁未,又詔罷尚方斑斕、綾羅之工;四民欲造,任之無禁。是時,魏久無事,府藏盈積。詔儘出禦府衣服珍寶、太官雜器、太仆乘具、內庫弓矢刀鈐非常之八,外府衣物、繒布、絲纊非供國用者,以其太半班賚百司,下至工、商、皂隸,逮於六鎮邊戍,畿內鰥、寡、孤、獨、貧、癃,皆有差。
己卯,魏文明太後賜皇子恂名,大赦。
是歲,魏改中書學曰國子學。分置州郡,凡三十八州,二十五在河南,十三在河北。
柔然伏名敦可汗殘暴,其臣侯醫垔石洛候數諫止之,且勸其與魏和親。伏名敦怒,族誅之,由是部眾離心。八月,柔然寇魏邊,魏以尚書陸睿為都督,擊柔然,大破之。睿,麗之子也。初,高車阿伏至羅有部落十餘萬,役屬柔然。伏名敦之侵魏也,阿伏至羅諫,不聽。阿伏至羅怒,與從弟窮奇帥部落西走,至前部西北,自主為王。國人號曰“候婁匐勒”,夏言天子也;號窮奇曰“候倍”,夏言太子也。二人甚親睦,分部而立,阿伏至羅居北,窮奇居南。伏名敦追擊之,屢為阿伏至羅所敗,乃引眾東徙。
魏秘書令高祐、丞李彪奏請改《國書》編年為紀、傳、表、誌,魏主從之。祐,允之從祖弟也。十仲春,詔彪與著作朗崔光改修《國書》。光,道固之從孫也。
秋,七月,戊戌,魏主如方山。
戊子,以豫章王嶷為大司馬,章陵王子良為司徒,臨川王映、衛將軍王儉、中軍將軍王敬則並加開府儀同三司。子良啟記室範雲為郡,上曰:“聞其常相矯飾,朕不複窮法,當宥之以遠。”子良曰:“不然。雲動相規誨,諫書具存。”遂取以奏,凡百餘紙,辭皆切直。上感喟,謂子良曰:“不謂雲能爾;方使弼汝,何宜出守!”文惠太子嚐出東田觀獲,顧謂眾賓曰:“刈此亦殊可觀。”眾皆唯唯,雲獨曰:“三時之務,實為長勤。伏願殿下知稼穡之艱钜,無徇一朝之宴逸。”
荒人桓天生自稱桓玄宗族,與雍、司二州蠻相扇動,據南陽故城,請兵於魏,將犯境。丁酉,詔假丹陽尹蕭景先節,總帥步騎,直指義陽,司州諸軍皆受節度;又假護軍將軍陳顯達節,帥征虜將軍戴僧靜等水軍向宛、葉,雍、司眾軍皆受顯達節度,以討之。魏光祿大夫鹹陰文公高允,曆事五帝,出入三省,五十餘年,何嘗有譴;馮太後及魏主甚重之,常射中黃門蘇興壽扶侍。允仁恕簡靜,雖處貴重,情同寒素;執書吟覽,日夜不去手,誨人以善,恂恂不倦;篤親念故,無所拋棄。顯祖平青、徐,悉徙其望族於代,其人多允之婚媾,流浪溫飽;允傾家賑施,鹹得其所,又隨其才行,薦之於朝。議者多以初附間之,允曰:“任賢使能,何有新舊!必如有效,豈能夠此抑之!”允體素無疾,至是微有不適,猶起居如常,數日而卒,年九十八。贈侍中、司空,賻襚甚厚;魏初以來,存亡蒙賚,皆莫及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