蒲月,乙巳,儉卒。王晏既領選,權行台閣,與儉頗不平。禮官欲依王導,諡儉為文獻。晏啟上曰:“導乃得此諡;但宋氏以來,不加異姓。”出,謂親人曰:“平頭憲’事已行矣。”
上以中外穀帛至賤,用尚書右丞江夏李珪之議,出上庫錢五千萬及出諸州錢,皆令糴買。
又,父子兄弟,異體同氣;罪不相及,乃君上之厚恩。至於恐憂相連,固天然之恒理也。無情之人,父兄繫獄,後輩無慘惕之容;後輩逃刑,父兄無愧恧之色;宴安榮位,遊從自如,車馬衣冠,穩定華飾;骨肉之恩,豈當然也!臣愚覺得父兄有犯,宜令後輩素服肉袒,詣闕請罪。後輩有坐,宜令父兄露板引咎,乞解所司;若職任需求,不宜許者,慰勉留之。如此,足以敦厲凡薄,令人知所恥矣。
冬,十月,庚申,立冬,初臨太極殿讀時令。
蒲月,甲午,以宕昌王梁彌承為河、涼二州刺史。
初,上為鎮西長史,主簿王晏以傾諂為上所親,自是常在上府。上為太子,晏為中庶子。上之獲咎於太祖也,晏稱疾自疏。及即位,為丹陽尹,意任如舊,朝夕進見,群情朝事;自豫章王嶷及王儉皆降意接之。仲春,壬寅,出為江州刺史;晏不肯外出,複留為吏部尚書。三月,甲寅,立皇子子嶽為臨賀王,子峻為廣漢王,子琳為宣城王,子瑉為義安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