資治通鑒_第357章 (3) 首頁

字體:      護眼 關燈

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

魏主訪群臣以安民之術。秘書丞李彪上封事,覺得:“豪貴之家,奢僣過分,第宅車服,宜為之等製。”又,國之興亡,在塚嗣之善惡;塚嗣之善惡,在教諭之得失。高宗文整天子嘗謂群臣曰:‘朕始學之日,年尚幼衝,情未能專;既臨萬機,不遑複習。本日思之。豈唯予咎,抑亦徒弟之不勤。’尚書李詃免冠謝。此近事之可鑒者也。臣謂宜準古立徒弟之官,以訓導太子。

魏主祀南郊,始備台端。

冬,十月,庚申,立冬,初臨太極殿讀時令。

玄月,壬寅,上如琅邪城講武。

玄月,魏出宮人以賜北鎮人貧無妻者。

永明七年己巳,公元四八九年春,正月,辛亥,上祀南郊,大赦。

蒲月,甲午,以宕昌王梁彌承為河、涼二州刺史。

魏主使群臣議,“久與齊絕,今欲通使,何如?”尚書遊明根曰:“朝廷不遣使者,又築醴陽深切彼境,皆直在蕭賾。不複追使,不亦可乎!”魏主從之。八月,乙亥,遣兼員外散騎常侍邢產等來聘。

“又,朝臣遭親喪者,假滿赴職。衣錦乘軒,從郊廟之祀;鳴玉垂糸委,同慶賜之燕。傷人子之道,虧六合之經。愚謂凡遭大父母、父丁憂者,皆聽終服;若無其人,職業有曠者,則優旨慰喻,起令視事,但綜司出納、敷奏罷了,國之吉慶,一令無預。其軍旅之警,墨□從役,雖愆於禮,事所宜行也。”魏主皆從之。由是公私豐贍,雖時有水旱,而民不困窮。

太子詹事張緒領揚州中正,長沙王晃屬用吳興聞人邕為州議曹,緒不準。晃使書佐固請,緒正色曰:“此是身家州鄉,殿下何得見逼!”

又,宜於河表七州人中,擢其門才,引令赴闕,依中州官比,隨能序之。一能夠廣聖朝均新舊之義,一能夠懷江、漢歸有道之情。

壬戌,臨川獻王映卒。

又,漢置常平倉以救匱乏。去歲京師不稔,移民就豐,既廢謀生,困而後達,又於國體,實有虛損。曷若豫儲倉粟,安而給之,豈不愈於驅督老弱餬口千裡以外哉!宜析州郡常調九分之二,京師度支歲用之餘,各立官司,年豐糴粟積之於倉,儉則加私之二糶之於人。如此,民必力田以取官絹,積財以取官粟。年登則常積,歲凶則直給。數年當中,穀積而人足,雖災不為害矣。

又,父子兄弟,異體同氣;罪不相及,乃君上之厚恩。至於恐憂相連,固天然之恒理也。無情之人,父兄繫獄,後輩無慘惕之容;後輩逃刑,父兄無愧恧之色;宴安榮位,遊從自如,車馬衣冠,穩定華飾;骨肉之恩,豈當然也!臣愚覺得父兄有犯,宜令後輩素服肉袒,詣闕請罪。後輩有坐,宜令父兄露板引咎,乞解所司;若職任需求,不宜許者,慰勉留之。如此,足以敦厲凡薄,令人知所恥矣。

魏築城於醴陽,陳顯達攻拔之,打擊沘陽。城中將士皆欲出戰,鎮將韋珍曰:“彼初至氣銳,未可與爭,且共死守,待其力攻疲弊,然後擊之。”乃憑城拒戰,旬有二日,珍夜開門掩擊,顯達還。

加入書架我的書架

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