資治通鑒_第363章 (1) 首頁

字體:      護眼 關燈

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

己亥,魏罷蒲月五日、七月七日饗祖考。

癸亥,魏主南巡;戊辰,過比乾墓,祭以太牢,魏主自為祝文曰:“烏呼介士,胡不我臣!”

是時,蕭諶、蕭坦之握兵權,左仆射王晏總尚書事。諶密召諸王典簽,約語之,不準諸王外接人物。諶親要日久,眾皆憚而從之。鸞以其謀告王晏,晏聞之,呼應;又告丹陽尹徐孝嗣,孝嗣亦從之。驃騎錄事南陽樂豫謂孝嗣曰:“彆傳籍籍,似有伊、周之事。君蒙武帝殊常之恩,荷托附之重,恐不得同人此舉。人笑褚公,至今齒冷。”孝嗣心然之,而不能從。

西昌侯鸞既誅徐龍駒、周奉叔,而尼媼外入者,頗傳異語。中書令何胤,今後之從叔,為帝所親,使直殿省。帝與胤謀誅鸞,令胤受事;胤不敢當,依違諫說,帝意複止。乃謀出鸞於西州,中敕用事,不複關谘於鸞。

又,南人昔有淮北之地,自比中華,僑置郡縣。自歸附聖化,仍而不改,名實交叉,文書難辨。宜依地理舊名,一皆變革,小者併合,大者分置,及中州郡縣,昔以戶少並省,今民口既多,亦可複古。

六月,己巳,魏遣兼員外散騎常侍盧昶、兼員外散騎侍郎王清石為聘。昶,度世之子也。清石世仕江南,魏主謂清石曰:“卿勿以南人自嫌。彼有知識,欲見則見,欲言則言。凡令人以和為貴,勿迭相矜誇,見於辭色,失將命之體也。”

乙亥,魏主如洛陽西宮。中書侍郎韓顯宗上書陳四事:其一覺得:“竊聞輿駕今夏不巡三齊,當幸中山。往冬輿駕停鄴,當農隙之時,猶比屋供奉,不堪勞費。況今蠶麥方急,將何故堪命!且六軍涉暑,恐生癘疫。臣願早還北京,以省諸州供張之苦,成洛都營繕之役。”其二覺得:“洛陽宮殿故基,皆魏明帝所造,宿世已譏其奢。今茲營繕,宜加裁損。又,頃來北都富室,競以第舍相尚;宜因遷徙,為之軌製。及端廣衢路,通利水溝。”其三覺得:“陛下之還洛陽,輕將從騎。王者於闈闥以內施警蹕,況涉履江山而不加三思乎!”其四覺得:“陛下耳聽法音,目玩墳典,口對百辟,心虞萬機,景昃而食,夜分而寢;加以孝思之至,隨進而深;文章之業,日成篇卷;雖睿時所用,未足為煩,然非以是嗇神養性,保無疆之祚也。伏願陛下垂拱司契而天下治矣。”帝頗納之。顯宗,麒麟之子也。

戊子,竟陵文宣王子良以憂卒。帝常憂子良為變,聞其卒,甚喜。

秋,七月,乙亥,魏以宋王劉昶為使持節、都督吳、越、楚諸軍事、大將軍,鎮彭城。魏主親餞之。以王肅為昶府長史。昶至鎮,不能撫接義故,卒無勝利。

建武元年甲戌,公元四九四年春,正月,丁未,改元隆昌;大赦。

又,古者四民異居,欲其業專誌定也。太祖道武天子創基撥亂,日不暇給,然猶彆離士庶,不令混居,工伎屠沽,各有攸處;但不設科禁,久而混殽。今聞洛邑住民之製,專以官位相從,不分族類。夫官位無常,朝榮夕悴,則是衣冠、皂隸不日同處矣。借使一裡以內,或調習歌舞,或講肄詩書,縱群兒隨其所之,則必不棄歌舞而從詩書矣。但是使工伎之家習士人風禮,百年難成;士人之子效工伎容態,一朝而就。是以仲尼稱裡仁之美,孟母勤三徙之訓。此乃民風之原,不成不察。朝廷每選人士,校其一婚一宦覺得起落,何其密也!至於度地住民,則清濁連甍,何其略也!今因遷徙之初,皆是公地,彆離工伎,在於一言,有何可疑,而闕盛美!

加入書架我的書架

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