資治通鑒_第383章 (3) 首頁

字體:      護眼 關燈

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

乙酉,魏葬順皇後於永泰陵。

上命景宗等豫裝高艦,使與魏橋等,為火攻之計。令景宗與睿各攻一橋:睿攻其南,景宗攻其北。三月,淮水瀑漲六七尺。睿使馮道根與廬江太守裴邃、秦郡太守李文釗等乘鬥艦競發,擊魏洲上軍儘殪。彆以劃子載草,灌之以膏,從而焚其橋。風肝火盛,煙塵晦冥,敢死之士,拔柵斫橋,水又漂疾,倏忽之間,橋柵俱儘。道根等皆身自搏戰,甲士奮勇,呼聲動六合,無不一當百,魏軍大潰。英見橋絕,脫身棄城走,大眼亦燒營去,諸壘相次土崩,悉棄其器甲爭投水,死者十餘萬,斬首亦如之。睿遣報昌義之,義之悲喜,不暇答語,但叫曰:“重生!重生!”諸軍逐北至濊水上,英單騎入梁城,緣淮百餘裡,屍相枕藉,活捉五萬人,收其資糧、東西山積,牛馬驢騾不成勝計。

丁酉,梁兵圍義陽者夜遁,魏郢州刺史婁悅追擊,破之。

景宗與睿進頓邵陽洲,睿於景宗營前二十裡夜掘長塹,樹鹿角,截洲為城,去魏城百餘步。南梁太守馮道根,能走馬步地,計馬足以賦功,比曉而營立。魏中山王英大驚,以杖擊地曰:“是何神也!”景宗等器甲精新,軍容甚盛,魏人望之奪氣。景宗慮城中危懼,募軍士言文達等潛行水底,齎敕入城,城中始知有外援,勇氣百倍。

丁卯,魏皇後於氏殂。是時崇高嬪有寵而妒,高肇勢傾中外,後暴疾而殂,人皆歸咎高氏。宮禁事秘,莫能詳也。

仲春,魏主召英使還,英表稱:“臣誌殄逋寇,而月初已來,霖雨不止,若三月晴霽,城必可克,願少賜寬假。”魏主複賜詔曰:“彼土蒸濕,無宜久淹。勢雖必取,乃將軍之深計,兵久力殆,亦朝廷之所憂也。”英猶表稱必克,魏主遣步兵校尉範紹詣英議攻取情勢。紹見鐘離城堅,勸英引還,英不從。

甲申,以光祿大夫夏侯詳為尚書左仆射。

魏人議樂,久不決。

魏京兆王愉、廣平王懷國臣多嬌縱,公行屬請,魏主詔中尉崔亮究治之,坐死者三十餘人,其不死者悉除名為民。惟廣平右常侍楊昱、文學崔楷以忠諫獲免。昱,椿之子也。

丁巳,以臨川王宏為驃騎將軍、開府儀同三司,建安王偉為揚州刺史,右光祿大夫沈約為尚書左仆射,左仆射王瑩為中軍將軍。

十仲春,癸卯,都亭靖侯謝杅卒。

乙醜,魏淮陽鎮都軍主常邕和以城來降。

魏中山王英與平東將軍楊大眼等眾數十萬攻鐘離。鐘離城北阻淮水,魏人於邵陽洲兩岸為橋,樹柵數百步,跨淮通道。英據南岸攻城,大眼據北岸立城,以通糧運。城中眾才三千人,昌義之督帥將士,隨方抗禦。魏人以車載土填塹,使其眾負土隨之,嚴騎蹙厥後。人有未及回者,因以土迮之。俄而塹滿,衝車所撞,城土輒頹,義之用泥補之,衝車雖入而不能壞。魏人日夜苦攻,分番相代,墜而複升,莫有退者。一日戰數十合,前後殺傷萬計,魏人死者與城平。

六月,丙午,馮翊等七郡叛,降魏。

冬,十月,壬寅,以五兵尚書徐勉為吏部尚書。勉精力過人,雖案牘填積,坐客充滿,應對如流,手不斷筆。又該綜百氏,皆為避諱。嘗與門人夜集,客虞暠求詹事五官,勉正色曰:“今夕止可談風月,不成及公事。”時人鹹服其忘我。

加入書架我的書架

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