資治通鑒_第387章 (1) 首頁

字體:      護眼 關燈

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

或謂康絢曰:“四瀆,天以是節宣其氣,不成久塞,若鑿湫東注,則遊波寬緩,堰得不壞。”絢乃開湫東注。又縱反間於魏曰:“梁人所懼開湫,不畏野戰。”蕭寶寅信之,鑿山深五丈,開湫北注,水日夜分流猶不減,魏軍竟罷歸。水之所及,夾淮方數百裡。李崇作浮橋於硤石戍間,又築魏昌城於八公山東南,以備壽陽城壞。住民散就岡壟,其水清澈,俯視廬舍塚墓,瞭然鄙人。

六月,魏冀州沙門法慶以妖幻惑眾,與勃海人李歸伯等反叛,推法慶為主。法慶以尼惠暉為妻,以歸伯為十住菩薩、平魔軍司、定漢王,自號大乘。又合杜康,令人服之,父子兄弟不複瞭解,唯以殛斃為事。刺史蕭寶寅遣兼長史崔伯驎擊之,伯驎敗死。賊眾益盛,地點毀寺舍,斬僧尼,燒經像,雲“新佛出世,撤除眾魔。”秋,七月,丁未,詔假右光祿大夫元遙征北大將軍以討之。

三月,戊戌朔,日有食之。

魏於忠既居門下,又總宿衛,遂專朝政,權傾一時。初,太和中,軍國多事,高祖以用度不敷,百官之祿四分減一,忠悉命歸所減之祿。舊製民稅絹一匹彆輸綿八兩,布一辨彆輸麻十五斤,忠悉罷之。乙醜,詔文武群官各進位一級。夏,四月,浮山堰成而複潰。或言蛟龍能乘風雨破堰,其性惡鐵;乃運東、西冶鐵器數千萬斤沉之,亦不能合。乃伐樹為井榦,填以巨石;加土其上,緣淮百裡內木石無大小皆儘,負簷者肩上皆穿,夏季疾疫,死者相枕,蠅蟲日夜聲合。

高祖武天子四

魏崔亮攻硤石未下,與李崇屢約水陸並進,崇違期不至。胡太後以諸將不壹,乃以吏部尚書李平為使持節、鎮軍大將軍兼尚書右仆射,將步騎二千赴壽陽,彆為行台,節度諸軍,如有乖異,以軍法處置。蕭寶寅遣輕車將軍劉智文等渡淮,攻破三壘;仲春,乙巳,又敗將軍垣孟孫即是淮北。李平至硤石,督李崇、崔亮等剋日水陸打擊,無敢乖互,戰屢有功。

癸未,魏以高陽王雍為太傅、領太尉,清河王懌為司徒,廣平王懷為司空。

甲寅,魏主有疾;丁巳,殂於式乾殿。侍中、中書監、太子少傅催光,侍中、領軍將軍於忠,詹事王顯,中庶子代人侯剛,迎太子詡於東宮,至顯陽殿。王顯欲須明行即位禮,崔光曰:“天位不成暫曠,何待至明!”顯曰:“須奏中宮。”光曰:“帝崩,太子立,國之常典,何必中宮令也!”因而光等請太子止哭,立於東序;於忠與黃門郎元昭扶太子西麵哭十餘聲:止。光攝太尉,奉策進璽綬,太子跪受,服袞冕之服,禦太極殿,即天子位。光等與夜直群官立庭中,北麵頓首稱萬歲。昭,遵之曾孫也。

甲午,魏葬宣武天子於景陵,廟號世宗。己亥,尊胡貴嬪為皇太妃。三月,甲辰朔,以高太後為尼,徙居金墉瑤光寺,非大節慶,不得入宮。

初,堰起於徐州境內,刺史張豹子宣言,謂己必掌其事;既而康絢以他官來監作,豹子甚慚。俄而敕豹子受絢節度,豹子遂譖絢與魏交通,上雖不納,猶以事畢征絢還。

加入書架我的書架

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