資治通鑒_第387章 (1) 首頁

字體:      護眼 關燈

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

乙卯,魏主及太後謁景陵。

魏左仆射郭祚表稱:“蕭衍狂悖,謀斷川瀆,役苦民勞,危亡已兆;宜命將出師,長驅撲討。”魏詔平南將軍楊大眼督諸軍鎮荊山。

或謂康絢曰:“四瀆,天以是節宣其氣,不成久塞,若鑿湫東注,則遊波寬緩,堰得不壞。”絢乃開湫東注。又縱反間於魏曰:“梁人所懼開湫,不畏野戰。”蕭寶寅信之,鑿山深五丈,開湫北注,水日夜分流猶不減,魏軍竟罷歸。水之所及,夾淮方數百裡。李崇作浮橋於硤石戍間,又築魏昌城於八公山東南,以備壽陽城壞。住民散就岡壟,其水清澈,俯視廬舍塚墓,瞭然鄙人。

己醜,魏清河王懌進位太傅,領太尉,廣平王情為太保,領司徒,任城王澄為司空。庚寅,魏以車騎大將軍於忠為尚書令,特進崔光為車騎大將軍,並加儀同三司。魏江陽王繼,熙之曾孫也,先為青州刺史,坐以夫君為婢奪爵。繼子叉娶胡太後妹,壬辰,詔複繼本封,以叉為通直散騎侍郎,叉妻為新平郡君,仍拜女婢中。

初,堰起於徐州境內,刺史張豹子宣言,謂己必掌其事;既而康絢以他官來監作,豹子甚慚。俄而敕豹子受絢節度,豹子遂譖絢與魏交通,上雖不納,猶以事畢征絢還。

辛亥,上祀南郊。

癸未,魏以高陽王雍為太傅、領太尉,清河王懌為司徒,廣平王懷為司空。

左遊擊將軍趙祖悅襲魏西硤石,據之以逼壽陽;更築外城,徙緣淮之民以實城內。將軍田道龍等散攻諸戍,魏揚州刺史李崇分遣諸將拒之。癸亥,魏遣假鎮南將軍崔亮攻西硤石,又遣鎮東將軍蕭寶寅決淮堰。

魏梁州刺史薛懷吉破叛氐於沮水。懷吉,真度之子也。蒲月,甲寅,南秦州刺史崔暹又破叛氐,解武興之圍。

天監十四年乙未,公元五一五年春,正月,乙巳朔,上冠太子於太極殿,大赦。

庚辰,定州刺史田超秀帥眾三千降魏。

魏岐州刺史趙王謐,乾之子也,為政殘暴。一旦,閉城門大索,執人而掠之,楚毒備至,又無端斬六人,闔城凶懼;眾遂大喊,屯門,謐登樓毀梯以自固。胡太後遣遊擊將軍王靖馳髍諭城人,城人開門賠罪,饋送管籥,乃罷謐刺史。謐妃,太後從女也。至洛,除大司農卿。

是冬,寒甚,淮、泗儘凍,浮山堰士卒死者什七八。魏益州刺史傅豎眼,性清素,民、獠懷之。龍驤將軍元法僧代豎眼為益州刺史,素無治乾,加以貪殘,王、賈諸姓,本州士族,法僧皆召為兵。葭萌民任令宗因眾心之患魏也,殺魏晉壽太守,以城來降,民、獠多應之;益州刺史鄱陽王恢遣巴西、梓潼二郡太守張齊將兵三萬迎之。法僧,熙之曾孫也。

戊子,魏大赦。

魏主稱名為書告哀於高肇,且召之還。肇承變恐憂,朝夕抽泣,至於羸悴。歸至瀍澗,家人迎之,不與相見。辛巳,至闕下,衰服號哭,升太極殿儘哀。高陽王雍與於忠暗害,伏直寢邢豹等十餘人於舍人省下,肇哭畢,引入西廡,清河諸王皆竊言目之。肇入省,豹等扼殺之,下詔暴其罪過,稱肇他殺,自餘親黨悉無所問,削除職爵,葬以士禮;逮昏,於廁門出屍歸其家。

上使左衛將軍昌義之將兵救浮山,未至,康絢已擊魏兵,卻之。上使義之與直閣王神念溯淮救硤石。崔亮遣將軍博陵崔延伯守下蔡,延伯與彆將伊甕生夾淮為營。延伯取車輪去輞,削銳共輻,兩兩接對,揉竹為縦,貫連相屬,並十餘道,橫水為橋,兩端施大鹿盧,出冇隨便,不成燒斫。既斷趙祖悅走路,又令戰艦不通,義之、神念屯梁城不得進。李平部分水陸攻硤石,克其外城;乙醜,祖悅出降,斬之,儘俘其眾。胡太後賜崔亮書,使乘勝深切。平部分諸將,水陸並進,攻浮山堰;亮違平節度,以疾請還,隨表輒發。平奏處亮極刑,太後令曰:“亮去留自擅,違我經略,雖有小捷,豈免大咎!但吾攝禦萬機,庶幾惡殺,可特聽以功補過。”魏師遂還。

加入書架我的書架

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