資治通鑒_第409章 (3) 首頁

字體:      護眼 關燈

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

丁卯,以信武將軍元慶和為鎮北將軍,帥眾伐東魏。

八月,甲寅,丞相歡集百官謂曰:“為臣奉主,匡救危亂,若處不諫爭,出不陪從,緩則耽寵爭榮,急則委之逃竄,臣節安在!”眾莫能對,兼尚書左仆射辛雄曰:“主上與近習圖事,雄等不得與聞。及乘輿西幸,若即跟隨,恐跡同佞黨;留待大王,又以不從蒙責,雄等進退無所逃罪。”歡曰:“卿等備位大臣,當以身報國。群佞用事,卿等嘗有一言諫爭乎!使國度之事一朝至此,罪欲何歸!”乃收雄及開府儀同三司叱列延慶、兼吏部尚書崔孝芬、都官尚書劉弎、兼度支尚書天水楊機、散騎常侍元士弼,皆殺之。孝芬子司徒處置中朗猷間行入關,魏主使以本官奏門下事。歡推司徒清河王亶為大司馬,承製決事,居尚書省。

冬,十月,丞相歡至洛陽,又遣僧道榮奉表於孝武帝曰:“陛下若遠賜一製,許還京洛,臣當帥勒文武,式清宮禁。若返正無日,則七廟不成無主,萬國須有所歸,臣寧負陛下,不負社稷。”帝亦不答。歡乃集百官耆老,議所立。時清河王亶出入已稱警蹕,歡醜之,乃托以“孝昌以來,昭穆失序,永安以孝文為伯考,永熙遷孝明於夾室,業喪祚短,職此之由。”遂立清河王世子善見為帝,謂亶曰:“欲立王,不如立王之子。”亶不自安,輕騎南走,歡追還之。丙寅,孝靜帝即位於城東北,時年十一。大赦,改元天平。

賀拔勝使長史元穎行荊州事,守南陽,自帥所部西赴關中。至淅陽,聞歡已屯華陰,欲還,行台左丞崔謙曰:“今帝室顛覆,主上蒙塵,公宜倍道兼行,朝於行在,然後與宇文行台同心戮力,唱舉大義,天下孰不望風呼應!今舍此而退,恐大家崩潰,一出事機,悔怨何及!”勝不能用,遂還。

宇文泰使趙貴、梁禦帥甲騎二千奉迎,帝循河西行,謂禦曰:“此水東流,而朕西上。若得複見洛陽,親詣陵廟,卿等功也。”帝及擺佈皆流涕。泰備儀衛迎帝,謁見於東陽驛,免冠流涕曰:“臣不能式遏寇虐,使乘輿播遷,臣之罪也。”帝曰:“公之忠節,著於遐邇。朕以不德,負乘致寇,本日相見,深用厚顏。方以社稷委公,公其勉之!”將士皆呼萬歲。遂入長安,以雍州廨舍為宮,大赦。以泰為大將軍、雍州刺史,兼尚書令。軍國之政,鹹取決焉。彆置二尚書,分掌機事,以行台尚毛遐、周惠達為之。時軍國草創,二人積糧儲,治東西,簡士馬,魏朝賴之。泰尚馮翊長公主,拜駙馬都尉。

歡退屯河東,使行台尚書長史薛瑜守潼關,多數督庫狄溫守封陵,築城於蒲津西岸,以薛紹宗為華州刺史,使守之,以高敖曹行豫州事。

魏賀拔勝之在荊州也,表武衛將軍獨孤信為多數督。東魏既取荊州,魏以信為都督三荊州諸軍事、尚書右仆射、東南道行台、多數督、荊州刺史以招懷之。

先是,熒惑入南鬥,去而複還,留止六旬。上以諺雲“熒惑入南鬥,天子下殿走”,乃跣而下殿以禳之;及聞魏主西奔,慚曰:“虜亦應天象邪!”

庚寅,東魏主至鄴,居北城相州之廨,改相州刺史為司州牧,魏郡太守為魏尹。是時,六坊之眾從孝武帝西行者不及萬人,餘皆北徙,並給常廩,春秋賜帛以供衣服,乃於常調以外,隨豐稔之處,折絹糴粟以供國用。

加入書架我的書架

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