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,七月,東魏荊州刺史王則寇淮南。
夏,四月,庚寅,東魏高歡朝於鄴;壬辰,還晉陽。
冬,十月,魏歸高敖曹、竇泰、莫多婁貸文之首於東魏。
丁醜,東魏主入新宮,大赦。
東魏以高澄攝吏部尚書,始改崔亮年勞之製,銓擢賢達;又沙汰尚書郎,妙簡人地以充之。凡才名之士,雖未薦擢,皆引致門下,與之遊宴、講論、賦詩,士大夫以是稱之。
東魏侯景、高敖曹等圍魏獨孤信於金墉,太師歡帥雄師繼之;景悉燒洛陽表裡官寺民居,存者什二三。魏主將如洛陽拜園陵,會信等垂危,遂與丞相泰俱東,命尚書左仆射周惠達輔太子欽守長安,開府儀同三司李弼、車騎大將軍達奚武帥千騎為前驅。
玄月,甲子,東魏發畿內十萬人城鄴,四旬日罷。冬,十月,癸亥,以新宮成,大赦,改元興和。
散騎常侍劉孝儀等聘於東魏。
仲春,己亥,上耕藉田。
東魏陽州武公高永樂卒。
初,柔然頭兵可汗始得返國,事魏儘禮。及永安今後,雄據北方,禮漸驕倨,雖信使不斷,不複稱臣。頭兵嘗至洛陽,心慕中國,乃置侍中、黃門等官;後得魏汝陽王典簽淳於覃,親寵任事,覺得秘書監,使典文翰。及兩魏分裂,頭兵轉不遜,數為邊患。魏丞相泰以新都關中,方有事山東,欲結婚以撫之,以舍人元翌女為化政公主,妻頭兵弟塔寒。又言於魏主,請廢乙弗後,納頭兵之女。甲辰,以乙弗後為尼,使扶風王孚迎頭兵女為後。頭兵遂留東魏使者元整,不報其使。
三月,辛酉,東魏丞相歡以沙苑之敗,請解大丞相,詔許之;頃之,複故。
秋,七月,丁亥,東魏使兼散騎常侍李象等來聘。八月,戊午,大赦。
玄月,魏主入長安,丞相泰還屯華州。
十一月,乙亥,東魏使散騎常侍王元景、魏收來聘。
魏文後既為尼,居彆宮,悼後猶忌之,乃以其子武都王戊為秦州刺史,使文後隨之官。魏主雖限以大計,而恩好不忘,密令養髮,有追還之意。會柔然舉國度河南侵,時很有言柔然以悼後故發兵者,帝曰:“豈有興百萬之眾為一女子邪!固然,致人此言,朕亦何顏以見將帥!”乃遣中常侍曹寵齎手敕賜文後他殺。文後泣謂寵曰:“願至尊千萬歲,天下康寧,死無恨也!”遂他殺。鑿麥積崖而葬之,號曰寂陵。
大同四年戊午,公元五三八年春,正月,辛酉朔,日有食之。
初,魏伊川土豪李長命為防蠻都督,積功至北華州刺史。孝武帝西遷,長命帥其徒拒東魏,魏以長命為廣州刺史。侯景攻拔其壁,殺之。其子延孫複彙集父兵以拒東魏,魏之貴臣廣陵王欣、錄尚書長孫稚等皆攜家往依之,延孫資遣衛送,使達關中。東魏高歡患之,數遣兵攻延孫,不能克。魏以延孫為京南行台、節度河南諸軍事、廣州刺史。延孫以廓清伊、洛為己任,魏以延孫兵少,更以長命之婿京兆韋法保為東洛州刺史,配兵數百以助之。法保名祐,以字行,既至,與延孫連兵置柵於伏流。獨孤信之入洛陽也,欲繕修宮室,使外兵郎中天水權景宣帥徒兵三千出采運。會東魏兵至,河南皆叛,景宣間道西走,與李延孫相會,攻孔城,拔之,洛陽以南尋亦西附。丞相泰即留景宣守張白塢,節度東南諸軍應關西者。是歲,延孫為其長史楊伯蘭所殺,韋法保即引兵據延孫之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