資治通鑒_第446章 (3) 首頁

字體:      護眼 關燈

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

壬辰,邵陵公章昭達卒。

夏,四月,戊寅朔,日有食之。

齊胡太後出入不節,與沙門統曇獻通,諸僧至有戲呼曇獻為太上皇者。齊主聞太後不謹而未之信,後朝太後,見二尼,悅而召之,乃男人也。因而曇獻事亦發,皆伏法。

八月,辛卯,齊主如晉陽。

太後責問儼,儼曰:“馮子琮教兒。”太後怒,遣使就內省以弓弦絞殺子琮,使內參以庫車載屍歸其家。自是太後常置儼於宮中,每食必自嘗之。

齊斛律光與周師戰於宜陽城下,取周建安等四戍,捕虜千餘人而還。軍未至鄴,齊主敕使散兵,光以軍士多有功者,未得慰勞,乃密通表,請遣使宣旨,軍仍且進,齊朝發使遲留。軍還,將至紫陌,光乃駐營待使。帝聞光軍已逼,心甚惡之,亟令舍人召光入見,然後宣勞散兵。

庚午,帝啟太後曰:“明旦欲與仁威早出獵。”夜四鼓,帝召儼,儼疑之。陸令萱曰:“兄呼,兒何為不去!”儼出,至永巷,劉桃枝反接其手。儼呼曰:“乞見家家、尊兄。”桃枝以袖塞其口,反袍矇頭負出,至大明宮,鼻血滿麵,拉殺之,時年十四,裹之以席,埋於室內。帝使啟太後,太後臨哭,十餘聲,即擁入殿。遺腹四男,皆幽死。

冬,十月,辛巳朔,日有食之。

仲春,辛巳,上祀明堂。丁酉,耕藉田。

壬辰,齊遣使來聘。

周大將軍鄭恪將兵平越巂,置西寧州。

八月,己亥,齊主如晉陽。玄月,辛亥,齊以任城王湝為太宰,馮翊王潤為太師。

儼本意唯殺士開,其黨因逼儼曰:“事既然,不成中斷。”儼遂帥京畿軍士三千餘人屯千秋門。帝使劉桃枝將禁兵八十人召儼,桃枝遙拜。儼命反縛,將斬之,禁兵散走。帝又使馮子琮召儼,儼辭曰:“士開昔來實合萬死,謀廢至尊,剃家家發為尼,臣為是矯詔誅之。尊兄若欲殺臣,不敢逃罪。若敕臣,願遣姊姊來迎,臣即入見。”姊姊,謂陸令萱也,儼欲誘出殺之。令萱執刀在帝後,聞之,顫栗。

光進圍定陽,築南汾城以逼之。周人釋宜陽之圍以救汾北。晉公護問計於齊公憲,憲曰:“兄宜暫出同州覺得陣容,憲請以精兵居前,隨機攻取。”護從之。

壬午,齊以琅邪王儼為太保。

周陳公純等取齊宜陽等九城,齊斛律光將步騎五萬赴之。

壬午,周冀公通卒。

己亥,帝自晉陽奉太後還鄴,至紫陌,遇大風。舍人魏僧伽習風角,奏言:“立即當有暴逆事。”帝詐雲“鄴中有變”,彎弓纏弰,馳入南城,遣宦者鄧長飆幽太後於北宮,仍敕表裡諸親皆不得與胡太後相見。太後或為帝設食,帝亦不敢嘗。

儼令子宜表彈士開罪,請付禁推。子琮雜它文書奏之,齊主不審省而可之。儼誑領軍庫狄伏連曰:“奉敕,令領軍收士開。”伏連以告子琮,且請覆奏,子琮曰:“琅邪受敕,何必更奏。”伏連信之,發京畿軍士,伏於神虎門外,並戒門者不聽士開入。秋,七月,庚午旦,士開依常早參,伏連執士開手曰:“今有一大功德。”王子宜授以一函,雲:“有敕,令王向台。”因遣軍士護送。儼遣都督馮永洛就台斬之。

昭達又決龍川寧朔堤,引水灌江陵。騰出戰於西堤,昭達兵倒黴,乃引還。

士開威權日盛,朝士不知廉恥者,或為之假子,與富商大賈同在伯仲之列。嘗有一人士參士開疾,值醫雲:“王傷寒極重,他藥無效,應服黃龍湯。”士開有難色。人士曰:“此物甚換衣,王不須疑,請為王先嚐之。”一舉而儘。士開感其意,為之強服,遂得愈。

加入書架我的書架

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