蒲月,辛巳朔,日有食之。
唐主避周諱,改名景,命令去帝號,稱國主,凡天子儀製皆有降損,客歲號,用周正朔,仍告於太廟。左仆射、同平章事馮延己罷為太子太傅,門下侍郎、同平章事嚴續罷為少傅、樞密使,兵部侍郎陳覺罷守本官。初,馮延己以取中原之策說唐主,由是有寵。延己嘗笑烈祖戢兵為肮臟,曰:“安陸所喪才數千兵,為之輟食谘嗟者旬日,此農家翁識量耳,安足與成大事!豈現在上暴師數萬於外,而擊球宴樂無非常日,真英主也!”延己與其黨議論,常以天下為己任,更相唱和。翰林學士常夢錫屢言延己等浮誕,不成信,唐主不聽。夢錫曰:“奸言似忠,陛下不悟,國必亡矣!”及臣服於周,延己之黨相與言,有謂周為大朝者,夢錫大笑曰:“諸公常欲致君堯、舜,何意本日自為小朝邪!”眾沉默。
乙亥,黃州刺史司超奏與控鶴右廂都批示使王審琦攻唐舒州,擒其刺史施仁望。
六月,壬子,昭義節度使李筠奏擊北漢石會關,拔其六寨。乙卯,晉州奏都監李謙溥擊北漢,破孝義。
丙午,唐主遣馮延己獻銀、絹、錢、茶、穀共百萬以犒軍。
是月,浚汴口,導河道達於淮,因而江、淮舟楫始通。
太子弘冀在東宮多犯警,唐主怒,嘗以球杖擊之曰:“吾當複召景遂。”昭慶宮使袁從範從景遂為洪州都押牙,或譖從範之子於景遂,景遂欲殺之,從範由是怨望。弘冀聞之,密遣從範毒之。八月,庚辰,景遂擊球渴甚,從範進漿,景遂飲之而卒。未殯,體已潰。唐主不之知,贈皇太弟,諡曰文成。
壬寅,上自迎鑾複如揚州。
劉承遇之還自金陵也,唐主使陳覺白帝,以江南無鹵田,願得海陵鹽監南屬以贍軍。帝曰:“海陵在江北,難以交居,當彆有處罰。”至是,詔歲支鹽三十萬斛以給江南,所俘獲江南士卒,稍稍歸之。
辛亥,南漢葬文武光亮孝天子於昭陵,廟號中宗。
辛卯,以太祖天子領忠武節度使,徙安審琦為平盧節度使。
甲申,唐始置進奏院於大梁。
癸卯,詔吳越、荊南軍又歸本道;賜錢弘俶犒軍帛三萬匹,高保融一萬匹。
後周紀五(起著雍敦牂,儘屠維協洽,凡二年)
夏,四月,乙卯,帝自揚州北還。
李玉至長安,或言“蜀歸安鎮在長安南三百餘裡,可剿襲也。”玉信之,牒永興節度使王彥超,索兵二百,彥超覺得歸安道阻隘難取,玉曰:“吾自奉密旨。”彥超不得已與之。玉將以往,十仲春,蜀歸安鎮遏使李承勳據險邀之,斬玉,其眾皆冇。
秋,七月,丙戌,初行《大周刑統》。
辛卯,上如迎鑾鎮,屢至江口,遣水軍擊唐兵,破之。上聞唐戰艦數百艘泊東□州,將趣海口扼蘇、杭路,遣殿前都虞候慕容延釗將步騎,右神武統軍宋延渥將水軍,循江而下。甲午,延釗奏大破唐兵於東□州。上遣李重進將兵趣廬州。唐主聞上在江上,恐遂南渡,又恥降號稱藩,乃遣兵部侍郎陳覺奉表,請傳位於太子弘冀,使服從於中國。時淮南惟廬、舒、蘄、黃未下。丙申,覺至迎鑾,見周兵之盛,白上,請遣人度江取表,獻四州之地,畫江為境,以求停戰,辭指甚哀。上曰:“朕本發兵止取江北,今爾主能舉海內附,朕複何求!”覺拜謝而退。丁酉,覺請遣其屬閤門承旨劉承遇如金陵,上賜唐主書,稱“天子恭問江北國主”,慰納之。戊戌,吳越奏遣上直都批示使、處州刺史邵可遷、秀州刺史路彥銖以戰艦四百艘、士卒萬七千人屯通州南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