資治通鑒_第80章 (1) 首頁

字體:      護眼 關燈

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

夏,四月,丁酉,王嘉為丞相,河南太守王崇為禦史大夫。崇,京兆尹駿之子也。嘉以時政苛急,郡國守相數有變動,乃上疏曰:“臣聞聖王之功在於得人。孔子曰:‘材難,不其然與!’故繼世立諸侯,象賢也。雖不能儘賢,天子為擇臣、立命卿以輔之。居是國也,累世尊敬,然後士民之眾附焉。是以教養行而治功立。今之郡守重於古諸侯,往者致選賢材,賢材可貴,拔擢可用者,或起於囚徒。昔魏尚坐事係,文帝感馮唐之言,遺使持節赦其罪,拜為雲中太守,匈奴忌之。武帝擢韓安國於徒中,拜為梁內史,骨肉以安。張敞為京兆尹,有罪當免,黠吏知而犯敞,敞收殺之,其家自冤,使者覆獄,劾敞賊殺人,上拘繫不下,會免;逃亡十數日,宣帝征敞拜為冀州刺史,卒獲其用。宿世非私此三人,貪其材器無益於公家也。孝文時,吏居官者或宗子孫,以官為氏,倉氏、庫氏則堆棧吏以後也;其二千石長吏亦安官樂職,然後高低相望,莫有輕易之意。厥後稍稍變易,公卿以下傳相促急,又數改更政事,司隸、部刺史舉劾苛細,發揚陰私,吏或居官數月而退,送故迎新,交叉門路。中材苟容責備,下材懷危內顧,壹切營私者多。二千石益輕賤,吏民慢易之,或持其微過,增加成罪,言於刺史、司隸,或上書告之。眾庶知其易危,小得誌則有離畔之心。前山陽亡徒蘇令等縱橫,吏士臨難,莫肯伏節死義,以守、相威權素奪也。孝整天子悔之,下聖旨,二千石不為故縱,遣使者賜金,尉厚其意,誠覺得國度有急,取辦於二千石;二千石尊敬難危,乃能使下。孝宣天子愛其善治民之吏,有章劾事留中,會赦壹解。故事:尚書希下章,為滋擾百姓,證驗係治,或死獄中,章文必有‘敢告之’字乃下。唯陛下留意於擇賢,記善忘過,容忍臣子,勿責以備。二千石、部刺史、三輔縣令有材任職者,情麵不能不有過差,宜可闊略,令極力者有所勸。此方今急務,國度之利也。前蘇令發,欲遣大夫使逐問狀,時見大夫無可使者,召眛厔令尹逢,拜為諫大夫遣之。今諸大夫有材能者甚少,宜豫畜養可成績者,則士赴難不愛其死。臨事匆急乃求,非以是明朝廷也。”嘉因薦儒者公孫光、滿昌及能吏蕭鹹、薛修等,皆故二千石馳稱呼者,天子納而用之。

漢紀二十六(起柔兆執徐,儘著雍敦牂,凡三年)

仲春,癸卯,上遂下詔封商為汝昌侯。

有星孛於河鼓。

上既改號月餘,寢疾自如。夏賀良等複欲妄變政事,大臣爭覺得不成許。賀良等奏言:“大臣皆不知天命,宜退丞相、禦史,以解光、李尋輔政。”上以其言無驗,八月,詔曰:“待詔賀良等建言改元易號,增益漏刻,能夠永安國度。朕通道不篤,過聽其言,冀為百姓獲福,卒無嘉應。夫過而不改,是謂過矣!六月甲子聖旨,非赦令,皆蠲除之。賀良等反道惑眾,奸態當窮竟。”皆下獄,伏法。尋及解光減死一等,徙敦煌郡。

朱博又奏言:“漢家故事,置部刺史,秩卑而賞厚,鹹勸功樂進。前罷刺史,更置州牧,秩真二千石,位次九卿;九卿缺,以高第補;此中材則苟自守罷了。恐服從陵夷,奸軌不由。臣請罷州牧,置刺史仍舊。”上從之。六月,庚申,帝太後丁氏崩,詔歸葬定陶共皇之園,發陳留、濟陰近郡國五萬人穿複土。

加入書架我的書架

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