趙惠文王薨,子孝成王丹立;以平原君為相。
穰侯言客卿灶於秦王,使伐齊,取剛、壽以廣其陶邑。
齊襄王薨,子建立。建幼年,國事皆決於君王後。
趙田部吏趙奢收租稅,平原君家不肯出。趙奢以法治之,殺平原君用事者九人。平原君怒,將殺之。趙奢曰:“君於趙為貴公子,今縱君家而不營私,則法削,法削則國弱,國弱則諸侯加兵,是無趙也,君安得有此富乎?以君之貴,營私如法例高低平,高低平則國強,國強則趙固,而君為貴戚,豈輕於天下邪!”平原君覺得賢,言之於王。王使治國賦,國賦大平,民富而府庫實。
趙王召廉頗、樂乘而問之曰:“可救否?”皆曰:“道遠險狹,難救。”問趙奢,趙奢對曰:“道遠險狹,譬猶兩鼠鬥於穴中,將勇者勝。”王乃令趙奢將兵救之。去邯鄲三十裡而止,令軍中曰:“有以軍事諫者死!”秦師軍武安西,鼓譟勒兵,武安屋瓦儘振。趙軍中候有一人言搶救武安,趙奢立斬之。堅壁留二十八日不可,複益增壘。秦間入趙軍,趙奢善食而遣之。間以報秦將,秦將大喜曰:“夫去國三十裡而軍不可,乃增壘,閼與非趙地也!”趙奢既已遣間,卷甲而趨,二日一夜而至,去閼與五十裡而軍,軍壘成。秦師聞之,悉甲而往。趙軍士許曆請以軍事諫,趙奢進之。許曆曰:“秦人不料趙至此,其來氣盛,將軍必厚集其陳以待之;不然,必敗。”趙奢曰:“請受教!”許曆請刑,趙奢曰:“胥,後令邯鄲。”許曆複請諫曰:“先據北山上者勝,後至者敗。”趙奢承諾,即發萬人趨之。秦師後至,爭山不得上;趙奢縱兵擊秦師,秦師大敗,解閼與而還。趙王封奢為馬服君,與廉、藺同位;以許曆為國尉。
四十六年壬辰,公元前二六九年秦中更胡傷攻趙閼與,不拔。
五十二年戊戌,公元前二六三年秦武安君伐韓,取南陽;攻太行道,絕之。
四十三年己醜,公元前二七二年楚以左徒黃歇侍太子完為質於秦。
四十五年辛卯,公元前二七零年秦伐趙,圍閼與。
五十年丙申,公元前二六五年秦宣太後薨。玄月,穰侯出之陶。
四十七年癸巳,公元前二六八年秦王用範雎之謀,使五大夫綰伐魏,拔懷。
秦王以子安國君為太子。
燕惠王薨,子武成王立。
五十一年丁酉,公元前二六四年秦武安君伐韓,拔九城,斬首五萬。田單為趙相。
四十八年甲午,公元前二六七年秦悼太子質於魏而卒。
赧王下
秦、魏、楚共伐燕。
齊安平君田單將趙師以伐燕,取中陽;又伐韓,取注人。
四十九年乙未,公元前二六六年秦拔魏邢丘。範雎日趨親,用事,因承間說王曰:“臣居山東時,聞齊之有孟嘗君,不聞有王;聞秦有太後、穰侯,不聞有王。夫擅國之謂王,能短長之謂王,製殺生之謂王。今太後擅行不顧,穰侯出使不報,華陽、涇陽等擊斷無諱,高陵進退不請,四貴備而國不危者,未之有也。為此四貴者下,乃所謂無王也。穰侯使者操王之重,決製於諸侯,剖符於天下,征敵伐國,莫敢不聽;克服攻取則利歸於陶,敗北則樹敵於百姓而禍歸於社稷。臣又聞之,木實繁者披其枝,披其枝者傷其心;大其都者危其國,尊其臣者卑其主。淖齒管齊,射王股,擢王筋,懸之於廟梁,宿昔而死。李兌管趙,囚主父於沙丘,百日而餓死。今臣觀四貴之用事,此亦淖齒、李兌之類也。夫三代之以是亡國者,君專授政於臣,縱酒弋獵。其所授者妒賢疾能,禦下蔽上以成其私,不為主計,而主不憬悟,故失其國,今自有秩以上至諸大吏,下及王擺佈,不過相國之人者,見王獨立於朝,臣竊為王恐,萬世以後有秦國者,非王子孫也!”王覺得然。因而廢太後,逐穰侯、高陵、華陽、涇陽君於關外,以範雎為丞相,封為應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