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後的三國_第339章 風起隴西 首頁

字體:      護眼 關燈

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

臨洮隻不過是隴西郡下轄的一個小縣城,南倚岷山,北靠洮水,戶不盈千,但其因為地理位置的險要。卻成為了魏國防備蜀國的第一道防地重鎮。薑維主政以後。多次對隴右用兵。而臨洮恰是緊扼隴右道口,成為了魏蜀比武的計謀要地。

到了曹丕稱帝以後,又重置涼州,分雍州黃河以西的地區金城、武威、張掖、酒泉、敦煌、西海、西平、西郡等八個郡出來歸屬涼州,治所姑臧,又複為雍涼並立。

看來和徐鈞猜忌的彆無二樣,這一群魏兵想必是從蜀地火線上流亡返來的,按魏律,一旦抓住逃兵,那就是斬立決,但火線戰役的殘暴也不得不讓這些兵士來賭上一把。

但景元四年魏軍大肆伐蜀以來,征西將軍鄧艾和雍州刺史諸葛緒各率三萬兵馬入蜀,全部雍涼地區的兵力被抽調一空,從長安到隴西,冗長的千裡之地上,魏軍的守備兵力僅僅隻要兩萬餘人。並且最首要的防備力量也麵向西麵和北麵,用以防備羌、胡。對於來自南麵的威脅,魏人本能地忽視掉了。

“啟稟縣尊,城門俄然呈現一支軍隊,正要求入城。”差役跑出去稟報導。

不過期過境遷,自從魏國雄師入蜀以後,臨洮烽煙漸息,又規複了以往山城安好的模樣。不但是臨洮,就是在隴西郡,乃至全部的雍涼地區,魏軍的防備體係已經是變得相本地虧弱了。

鄧忠倒是一臉茫然,“你是?”

從東漢到曹魏年間,雍州和涼州的行政區劃幾次地變動過,比如隴西郡的人,很難說清楚他到底是雍州人還是涼州人,以是隴右地區一向被稱之為雍涼之地。

徐鈞的連續三問讓那差役有些不知所措,不過他還是很快隧道:“城下恰是我們大魏的軍隊,彷彿是剛從蜀地返回的,約莫五六百人的模樣,領軍之將未知。”

淺顯一點的說法就是先有涼州,厥後分置雍州,雍州坐大,兼併了涼州,又因雍州太大,重置涼州。雍涼二州所治郡國不竭地變遷,就連很多本地人也搞不清爺爺那輩是涼州人還是父親這輩是雍州人,厥後乾脆都以雍涼人自居。以是雍涼之地並不是雍州和涼州兩個處所的合稱,而是全部潼關以西陽8,關以東地區的混稱,雍涼雖分為二州,但在人們的地理看法中還是指一個處所。

加入書架我的書架

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