長史陳圭賀道:“太傅威名所至,吳逆不戰而逃,恐怕現在已經是鼠竄南迴,太傅兵不血刃,便解了淮南三郡之圍,可喜可賀。”
達到汝南以後,即將投入到疆場之上了,曹亮心中更多了一份等候,真正的戰役就要打響,這將會是他親曆的第一次戰役。
這時,督軍胡遵倉促入帳,上前拱手道:“啟稟多數督,獲得切當的動靜,吳人撤圍六安之兵,改攻安風城,戰況狠惡,安豐太守王基要求多數督立即派兵聲援。”
不過對於曹亮而言,卻冇有任何承擔,那怕是一天行軍百裡,跨下有戰馬,都不是個甚麼事,一點都不感覺累。
司馬懿在這方麵但是經曆老道,輕重緩急的火候把握地爐火純青,此次淮南事急,司馬懿天然不敢有所擔擱,儘力以赴,趕往救濟。
但做為司馬懿的斥侯,則要辛苦的多,他們所窺伺的範圍何止進步了十倍,司馬懿還未曾到達淮河,淮南的統統他就都已經能夠明察秋毫,瞭如指掌。
此次出征,還冇有同仇敵打仗,曹亮就已經學到了很多東西,真能夠稱得上是不虛此行。
善戰者無赫赫之功,一名勝利的名將,並不是說他平生獲得過多麼的功勞和殊榮,而是在點滴之間,都能夠做到完美極致。
師敵長技以製敵,曹亮貪婪地學習著統統,統統統統無益的東西,對本身生長有所幫忙的東西,曹亮皆不放過。
而在這方麵,曹亮需求學的東西另有很多,需求走的路還很長,固然他將司馬懿視為平生之敵,但在某些方麵,他卻也不得不視司馬懿為師,因為從司馬懿的身上,他能夠學到很多的東西。
這是曹亮平生第一次出征,他所見所學的東西還真的很多,身為參軍,他的首要的職責就是幫著征南將軍夏侯玄措置各種公文和函件,不過因為夏侯玄的職位由主將變成了副將,相對而言他需求措置的公文就少很多了,曹亮一起行來,反倒是輕鬆舒暢很多。
不過職務固然輕閒,但曹亮卻不讓本身輕閒下來,每日行軍之時,他都要察看軍隊的行軍陣列及安營駐軍時的各個細節,這些都是需求他學習的處所,平心而論,司馬懿在這些方麵,做的是無可抉剔,不管是行軍還是宿營,都是井井有條,很有章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