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後的三國2興魏_第195章 何處設伏 首頁

字體:      護眼 關燈

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

司馬懿在軍中素有權威,這類權威並不是強加的,而是司馬懿多年交戰,算無遺策,眾將心折口服的成果。

這一次司馬懿的題目便有一些深度了,從汝南到安風,有近兩百裡的路程,吳軍如果想要在半路伏擊魏軍,必定會拔取一個最為合適的地點。

眾將皆為之驚詫,吳國固然出動了二十萬的雄師,但魏國在南線起碼也駐紮著十餘萬的軍隊,加上此次聲援而來的十萬雄師,兩邊的兵力根基上是持平的。

但是現在這張輿圖當中,從汝南通往安風,彷彿隻要一條路可走,並冇有第二條門路能夠挑選,眾將為之迷惑,司馬多數督這麼問,難不成另有彆的深意不成?

司馬懿淡然隧道:“吳人既有如此打算,那麼諸位再來看看,他們在那邊設伏的能夠性大些?”

“拿輿圖來!”司馬懿叮嚀了一聲。

胡遵道:“多數督,安風遭仇敵重兵包抄,危在朝夕,還請多數督馬上出兵,救濟安風,遲則恐怕城陷矣。”

一聽牛金如此說,諸將也才明白過來,敢情司馬懿的問話是彆有玄機的。

在司馬懿看來,吳軍俄然撤出圍攻壽春、六安和弋陽的軍隊,卻單單圍攻安風城,這彷彿本身就不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,其背後必定埋冇著一個龐大的詭計,在未洞悉敵手的打算之前,司馬懿必定不會輕舉妄動的。

牛金恍然大悟,道:“多數督的意義是吳人會在這條路上設下埋伏,籌辦伏擊我們?”

司馬懿緩緩地沉聲道:“吳國不是有三路兵馬麼,撤除攻打安風那一起,剩下的兩路人馬現在那邊?”

胡遵麵帶難色,道:“攻打安風的是吳軍諸葛恪部,其他兩路諸葛瑾部和全琮部,暫未知下落,末將正遣人四周刺探,信賴很快便有成果。”

司馬懿仍然是不動聲色隧道:“兵法有雲,十則圍之,五則攻之,倍則分之,吳軍攻城者不過才五萬,安風有守軍八千,尚未有十倍之數,且安風堅城要塞,死守些光陰,定然不難。當務之急,是搞清楚吳軍主力究竟在那邊,和他們的真正圖謀!”

兵戈麼,互有勝負是很普通的事,但在兵力相稱的環境下,想要全殲對方,幾近是異想天開的事,除非領軍者智障了,犯了不成寬恕的弊端,不然很難全軍毀滅。

眾將立即都湊了疇昔,圍觀起輿圖來,在場的諸將不是久經疆場的老將,就是熟讀兵法的飽學之士,對軍事輿圖並不陌生,司馬懿既然這麼說,很明顯就是想要考較一下眾將的目光。

普通環境下,司馬懿這麼問,必定是有好幾條門路可供挑選,這些門路忽遠忽近,忽平坦忽盤曲,而從當選出一條最為合適的門路來,那就磨練的是看圖者的目光。

赤壁之戰幾近是曹操敗的最慘的一次,但曹軍丟掉荊州,倒是一年以後的事,而後魏吳兩國多次比武,乃蘭交幾次都是兩邊投入幾十萬人馬的大戰役,但是再未產生那種近乎全軍毀滅的狀況。

司馬懿當然不信賴吳軍的全數主力會去進犯一座安風城,但是從壽春和弋陽撤下來的吳軍呢,魏軍的斥侯並冇有發明他們的蹤跡,彷彿這十多萬的軍隊,平空從人間蒸發了普通。

看輿圖是為將者的一種根基技術,行軍兵戈最離不開的就是輿圖,山川河道,地形地貌,隻要熟知地理,才氣無往而不堪,而一小我的目力所限,底子就看不到更遠的處所,以是看懂輿圖,熟諳輿圖,是為將者必必要把握的。

加入書架我的書架

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