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後的三國2興魏_第253章 新的鎮北將軍 首頁

字體:      護眼 關燈

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

這些年來,孫權對諸葛恪的賞識遠勝於其他年青將領,諸葛恪本身也挺爭氣的,在出任丹陽太守這段時候,諸葛恪的表示可謂完美。

東吳的大將大多是守成不足,進取不敷,這些世家豪族出身的將領,都不熱中於北伐,在他們看來,吳國能守住江東的這一畝三分地,就已經很不錯了,孫權多次北伐,浪費國力,已經是遭到了江東士家大族的結合抵抗。

這特麼的也不太合適孫權的作戰氣勢呀。

孫權嘴上冇說甚麼,但心底裡倒是討厭之極,當天子不時有人掣肘,這個天子天然當得也不甚高興。

戰役打得就是後勤,拚得就是耗損,如果是範圍小一點的軍隊,那環境還好點,一旦牽涉到十幾萬乃至是幾十萬的雄師,那軍隊的給養耗損是相稱驚人的,每天有幾十萬張嘴等著用飯,後勤上那一個環節上出了題目,都有能夠是致命的。

此次諸葛恪卻要大聲地說:不!

力阻退兵的,還是諸葛恪,殺父之仇還冇有得報,諸葛恪又如何肯等閒地退兵呢?

更何況軍隊的給養不但是糧草,軍器營帳被服車馬等等,這些物質樣樣都不成或缺,全數都得從洛陽轉運。

這一次安風之戰,東吳方麵還是有所獲益的,僅僅安風渡一戰當中,東吳就殺傷魏軍兩萬餘人,如此光輝的戰果,乃至超出了石亭之戰,僅僅是減色於赤壁之戰,難怪孫權有些忘乎以是了。

孫權躊躇再三,終究還是采取了諸葛恪的建議,固然孫權也曉得諸葛恪為父報仇心切,但如果吳軍能夠在夾石打敗魏軍的話,便能夠將全部淮南的情勢完整地竄改過來,這也是孫權期盼多年的慾望。

吳軍不善於山地戰,那是疇昔式了,現在諸葛恪的手中,把握著一支丹陽精兵,這些丹陽兵,自幼就餬口在崇山峻嶺當中,翻山越嶺如履高山,最善於的就是山地作戰。

魏軍固然在淮南地區設有屯田,淮南的駐軍糧草根基上能夠實現自給,但司馬懿十萬雄師――現在剩下八萬擺佈了――的糧草供應,則全數要依靠於洛陽朝廷,八萬多人馬的糧草轉運,本身就是一件極其浩繁的事。

司馬懿不由有些驚奇,畢竟他和東吳比武了數次,對吳人的作戰氣勢非常體味,之前吳人每次進犯,老是得小利而自喜,一旦受挫,立馬撤退,毫不拖泥帶水,但此次卻在夾石玩起了耐久戰,確切讓司馬懿有些不測。

加入書架我的書架

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