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後的三國2興魏_第263章 難以逾越的鬼愁澗 首頁

字體:      護眼 關燈

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

明顯這是一個專業的行刑手,三鞭子抽下去,冇有一絲一毫的偏差,都落在同一個部位上。這三鞭一樣有個名頭:第一鞭叫皮開,第二鞭叫肉綻,第三鞭叫血流。三鞭為一組,每抽完三鞭,便換一塊皮肉下鞭,毫不再反覆,普通三十鞭下去,全部後背就已經冇法找到一塊無缺的肉皮了。

就在他們靠近到吳軍陣地前隻要幾十丈的間隔,俄然吳軍殺了出來,魏軍明顯冇有充足的心機籌辦,被吳軍一陣衝殺,陣形大亂,秦源一看抵敵不住,隻能是向後撤退而去。

魏軍在夾石口的推動速率並不算慢,前期的一個月,魏軍持續地攻破吳軍的數座營寨,向前推動了二十多裡,但攻到鬼愁澗的時候,打擊較著地遲滯了下來,持續的半個多月,魏軍受阻於鬼愁澗,毫無停頓。

不過秦源倒是一條硬漢,整整地捱了五十鞭子,竟然一聲不吭。

丹陽兵殺退魏軍,倒也未曾追逐,衝著敗退而去的魏兵是哈哈大笑,縱情地嘲弄魏軍的無能。

本日率軍主攻的是裨將軍秦源,他率軍頂著盾牌,固執長槍,魚貫地排生長隊,儘力地向前攻去。

之前在無強口及夾石口的前段,諸葛恪隻是派出了少部分的軍隊,對魏軍停止梯次地阻擊,不為死守,隻為遲滯魏軍的打擊,固然說吳軍也支出了一些傷亡的代價,但卻勝利地遲延了魏軍一月之久,讓魏軍是精疲力竭,士氣大跌。

夾石口鬼愁澗。

秦源忐忑不安地走進了大帳,司馬懿在那兒危襟正坐,諸將侍立在側,秦源剛上前施了一禮,還冇等他來得及開口,司馬懿便是一聲斷喝道:“來人,將秦源推出營門,斬首示眾!”

論單兵作戰才氣,丹陽兵確切是無可對抗的,在這類侷促的處所,丹陽兵的戰力幾近能夠闡揚到極致,長於利用戰陣的魏兵底子就冇法闡揚出本身的特長,和丹陽兵單打獨鬥,隻能是處於下風。

行刑的是一個膀大腰美滿臉橫肉的壯漢,秦源被扒光了皮甲,暴露光光的脊背,行刑人拎著一條形似響尾蛇的長鞭,鞭稍因為長年感化鮮血閃現出磣人的黑紫色,他麵無神采地走到近前,一鞭子狠狠地抽在了秦源的背上。

不但是淺顯的兵卒,就連領軍者秦源也是心底裡發顫,他偷偷在打量了腳底外隻要一尺之遠的深淵,雲霧環繞,深不見底。

那怕是一貫沉穩有度處亂不驚的司馬懿這個時候都是皺眉不展,百思而不得其計,隻得命令魏軍建議強攻,儘快地拿下鬼愁澗,打通夾石口。

建議反衝鋒的,恰是吳軍的丹陽兵,悍猛勇猛,殺得魏兵是丟盔棄甲,狼狽崩潰。

山地作戰的艱苦天然是不言而喻的,魏軍初戰之時氣勢很盛,但顛末一個多月的作戰,怠倦之態已經是閃現了出來,再加上吳軍在鬼愁澗固執的戍守,令魏軍是寸步難行,士氣低迷。

秦源神采有些發白,他用力地嚥了一下唾沫,津潤了一下發乾的喉嚨,固然說他已經心生膽怯,但是想想司馬懿嚴苛的軍法,他又不得不儘力地向前建議衝鋒,死在疆場上,也總比死在軍法刀下更好一點。

秦源跪地謝過多數督不殺之恩,兩名如狼似虎的魏兵已經將他架了起來,拖出大帳,將他綁在了營門口的立柱之上。

這一番鞭撻,圍觀者甚眾,其血腥的場麵,看得民氣驚肉跳。

加入書架我的書架

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