整天號而不嗄,和之至也。
上德不德,是以有德﹔
老子:「品德經」:第四十八章
果而不得已,果而勿強。
名與身孰親。身與貨孰多。得與亡孰病。
下德有為而有覺得。
樸雖小,天下莫能臣。
故善人者,不善人之師﹔
知其白,守其黑,為天下式。
風雅無隅﹔
反者道之動﹔弱者道之用。
複歸於樸,樸散則為器。
賢人在天下,歙歙焉,為天下渾其心,
上德若穀﹔
老子:「品德經」:第三十一章
善抱者不脫,子孫以祭奠不輟。
長之育之﹔成之熟之﹔養之覆之。
知常曰「明」。
是謂微明。
故道生之,德畜之﹔
將欲廢之,必故興之﹔將欲取之,必故與之。
為天下式,常德不忒,複歸於無極。
道生一,平生二,二生三,三生萬物。
善者,吾善之﹔不善者,吾亦善之﹔德善。
始製馳名,名亦既有,
上德有為而無覺得﹔
是以賢人有為,故無敗﹔
上禮為之而莫之應,
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,功成而不有。
老子:「品德經」:第三十三章
甚愛必大費﹔多藏必厚亡。
老子:「品德經」:第四十五章
天下無道,兵馬生於郊。
神得一以靈﹔
質真若渝﹔
長而不宰。是謂玄德。
大音希聲﹔
以其生之厚。
侯王若能守之,萬物將自化。
損之又損,乃至於有為。
勝而不美,而美之者,是樂殺人。
強行者有誌。
出世入死。
是以賢人去甚,去奢,去泰。
以家觀家,以鄉觀鄉,
不善人者,善人之資。
複守其母,冇身不殆。
吾何故知天下然哉。以此。
夫唯道,善貸且成。
是以侯王自稱孤、寡、不穀。
昔之得一者:
生之徒,十有三﹔
上義為之而有覺得。
是以賢人不可而知,不見而明,不為而成。
修之於天下,其德乃普。
偏將軍居左,大將軍居右,言以喪禮處之。
老子:「品德經」:第三十章
穀無以盈,將恐竭﹔
萬物無以生,將恐滅﹔
知其雄,守其雌,為天下溪。
大道泛兮,其可擺佈。
此非以賤為本邪。非乎。故致譽無譽。
其致之也,謂天無以清,將恐裂﹔
兵者不祥之器,非君子之器,
樂與餌,過客止。
財賄不足﹔是為盜誇。
老子:「品德經」:第三十五章
果而勿矜,果而勿伐,果而勿驕。
老子:「品德經」:第四十六章
道生之,德畜之,物形之,勢成之。
物壯則老,是謂不道,不道早已。
夫兵者,不祥之器,
善行無轍跡,善言無瑕謫﹔
開其兌,濟其事,畢生不救。
地得一以寧﹔
大道甚夷,而人好徑。
故物或損之而益,或益之而損。
前識者,道之華,而愚之始。
人之生,動之於死地,亦十有三。
老子:「品德經」:第五十章
天下有始,覺得天下母。
信者,吾信之﹔不信者,吾亦信之﹔德信。
不失其所者久。
道常有為而無不為。
是以大丈夫處其厚,不居其薄﹔
老子:「品德經」:第三十九章
使我介然有知,行於大道,唯施是畏。
禍莫大於不滿足﹔咎莫大於欲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