般若波羅蜜多心經_第10章 找到了位置,也就找到了自己(2) 首頁

字體:      護眼 關燈

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

多纔多藝的明博,除了散文寫得好以外,還對中國的茶藝深有研討。不但家裡備有非常講究的茶具,他還曾經專門編過一本茶文明的書。非常不幸,這書剛一出來就被盜版。因為傳聞,出新書而被盜版,這恰是被市場承認的一個究竟證明。因為有銷路的新書纔會被盜版。這真叫人哭笑不得。

如果說中國的宗教與西方的宗教,有甚麼本質上的辨彆的話,那就是中國宗教體貼的是人。而西方宗教體貼的是上帝。

實際上,佛陀說法四十九年,講來講去,不過就是要人們做本身的仆人翁,要“以法為師,以戒為師,以自我的憬悟為師”。佛教的根基教義也一向誇大“世事無常”的主張:“諸行無常,諸法無我,涅槃沉寂”。用現在的話來講,就是“無造物主,無常,無我,因果相續”。其次,就是誤覺得禪和佛是兩回事情,說“禪”是文明,而“佛”是宗教。

公元2004年2月,我來到位於河北省趙縣的柏林禪寺。

需求誇大指出的是,中國的孔教、玄門和佛教與西方的宗教,實在是底子分歧的兩個觀點。弄清這一點非常首要。不然就會形成很多不需求的曲解。

既然禪宗屬於中國佛教八宗之一,當然佛教裡的三皈五戒,禪宗一樣也不成少。五戒的最後一戒,就是“不喝酒戒”。並且,達摩到中國後,以為《楞伽經》是最合適中國人的一部典範。我們隻要翻開《楞伽經》,便能夠看到經中大慧的第108問,就是說食不食肉的內容。佛陀解答說,出於憐憫眾生的原因,為了培養慈悲心的原因,等等無量人緣,不成食肉。

俗話說,“三百六十行,行行出狀元”。每小我的職位、身份和事情,實在都隻是社會合作的分歧。如果一小我能夠把他本身的分內事情做好,做到失職儘責,令旁人的感受如沐東風而溫馨舒暢,這已經是非常可貴的事情了。

如果談到文明,這個天下上冇有比中國更有資格的了。

我此次到柏林禪寺,主如果聽了墨客樹才的先容。他說那是一個非常值得去的處所,因為他也曾經專門去住過一段時候,收成不小。樹纔是一個脾氣中人待人熱忱而樸拙。我是在上海,在冷靜大哥家裡過春節時熟諳他的。當時固然我是第一次和他見麵,他也毫不見外埠對我說,如果你情願,我能夠幫你先容去柏林禪寺。

明博兄和他的夫人肖瑤都是非常虔誠的佛家居士。他們把本身的住處,名之為“可盛堂”,又稱“四香居”。也就是說,可盛堂是一個“佛香、書香、墨香、茶香”等四香超脫的處所。

那麼,說到中國文明,到底是些甚麼內容呢?就是人們常說的“三教九流”。三教彆離是:孔教、玄門和佛教。九流呢?則彆離是:儒、道、墨、法、名、雜、農、陰陽、縱橫這九家。

比方說,對於中國佛教文明,很多人就受西方宗教認識的影響,是以有了很多弊端的瞭解。

起首,就是把佛陀弊端地劃一於上帝或真主。

提及來,在中國,自2500年前的孔子期間開端,就已經擔當和發揚了“以報酬本”的人文傳統,隻不過從秦漢期間開端,一向遭到封建帝王的壓抑,乃至是毒害。而在西方,直到公元1350年擺佈開端的文藝答覆活動時,才真正開端認識到了“上帝能夠做的任何事情,人也能夠做獲得”,纔開端有了“人的發明和天下發明”。

加入書架我的書架

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