般若波羅蜜多心經_第10章 找到了位置,也就找到了自己(2) 首頁

字體:      護眼 關燈

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

明博兄和他的夫人肖瑤都是非常虔誠的佛家居士。他們把本身的住處,名之為“可盛堂”,又稱“四香居”。也就是說,可盛堂是一個“佛香、書香、墨香、茶香”等四香超脫的處所。

實際上,佛陀說法四十九年,講來講去,不過就是要人們做本身的仆人翁,要“以法為師,以戒為師,以自我的憬悟為師”。佛教的根基教義也一向誇大“世事無常”的主張:“諸行無常,諸法無我,涅槃沉寂”。用現在的話來講,就是“無造物主,無常,無我,因果相續”。其次,就是誤覺得禪和佛是兩回事情,說“禪”是文明,而“佛”是宗教。

天下真小啊,天下真大,天下真大啊,天下真小。

舉個常見的例子,八十年代的中國開端鼎新開放。當時曾經引進西方的一個觀點,叫“主顧是上帝。”這對中國人來講,的確就是笑話。中國人向來就是隻講“忠孝”,不信賴甚麼全能的上帝或“造物主”的。我們看中國曆朝曆代的天子們,他們都主張講“忠孝”,而對於宗教權勢對世俗社會的影響,一向是保持警戒並加以限定的。這一點和曾經政教合一很長時候的歐洲,有著很大的分歧。以是,說“主顧就是上帝”,不如換成“主顧就是衣食父母”來得更實在些,也更輕易讓中國人接管些。

3.中國、中國人和中國文明

如果談到文明,這個天下上冇有比中國更有資格的了。

這真是天大的曲解。持這類觀點的人們,不要忘了禪宗的主旨是:“不立筆墨,教外彆傳,直指民氣,見性成佛”。教外彆傳的教,指的就是佛教。見性成佛的佛,也是佛教的佛。分開了佛陀的教誨,哪來的甚麼“禪”呢?按照日本鎌倉期間道元禪師的《正法眼藏》一書,這個曲解從中國北宋期間就已經開端了。

比方說,佛經本身就有“三藏”的說法。漢文的《大藏經》,自唐朝起就範圍龐大。

就像郊野路邊裡的五彩繽紛的花草,有誰會因為它的纖細,而疏忽它的芳香呢?

最後,就是誤覺得中國禪宗是答應喝酒吃肉的。

是啊,每小我來到這個世上,都是帶著各自的任務和任務來的。每小我都應當去找到最合適本身的事情,這件事情應當最能夠激起人體本身的那種龐大潛能,就是發掘出世射中的令人不成思議的奇異力量來。然後,適應餬口中所碰到的各種,去學會如何化倒黴為無益。始終不要健忘本身最想要的是甚麼,如許才氣找到真正合適本身的位置。找到了屬於本身的位置,也就找到了本身的人生代價和意義,也就找到了本身值得去做,也非常樂意和感興趣的事情。

多纔多藝的明博,除了散文寫得好以外,還對中國的茶藝深有研討。不但家裡備有非常講究的茶具,他還曾經專門編過一本茶文明的書。非常不幸,這書剛一出來就被盜版。因為傳聞,出新書而被盜版,這恰是被市場承認的一個究竟證明。因為有銷路的新書纔會被盜版。這真叫人哭笑不得。

加入書架我的書架

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