般若波羅蜜多心經_第14章 令人心想事成的月光寶盒(1) 首頁

字體:      護眼 關燈

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

16.三世因果,“三世”指疇昔、現在、將來;“因果”又稱“業因果報”。“業”是指身心所造作的行動認識,有“意業”、“口業”和“身業”之分。統統由“意”、“口”和“身”所引發統統行動,都是有因有果,因果呼應的。也就是說,任何行動認識,都是疇昔的業因所產生的果報,同時又是產生將來果報的業因。以是說:“欲知宿世因,此生受者是;欲知來世果,此生作者是。”

姚秦天竺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

6.度,簡樸的解釋就是“度脫”或“擺脫”的意義。

22.四攝六度,是菩薩修行法門“四攝法”和“六波羅蜜”的合稱。“四攝法”是菩薩度人濟世的便利法門:佈施攝、愛語攝、利行攝、同事攝。“六波羅蜜”則菩薩修行法門的總綱,有“六度萬行”之稱,彆離為:佈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進、禪定、般若。

一句話,佛陀平生所教誨的,不過就是如何去熟諳宇宙人生的本相,如何去離開人生的磨難,如何去過上安平和樂的清淨餬口。以是說,佛教的總法門就是:“諸惡莫作,眾善推行,自淨其意,是諸佛教”。傳聞,唐朝的白古易聽到後,很不覺得然,說這連三歲小孩兒都曉得的啊。奉告他這句話的老衲人就說,三歲小孩兒都曉得的事理,八十歲的老夫卻一定能做到啊。

1.觀安閒,如果用一個字來概括佛法精要的話,就是“觀安閒”的“觀”字。觀甚麼?觀心!觀心做甚麼?看它安閒不安閒。不安閒就是“苦”。發覺到這個“苦”,就是菩薩。

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,即說咒曰:

舍利子!色不異空,空不異色;色便是空,空便是色。受想行識,亦複如是。舍利子!是諸法空相,不生不滅,不垢不淨,不增不減。是故,空中無色,無受、想、行、識;無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;無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、法;無眼界,乃至無認識界;無無明,亦無明儘,乃至無老死,亦無老死儘;無苦、集、滅、道,無智亦無得,以無所得故。菩提薩綞,依般若波羅蜜多故,心無掛礙;無掛礙故,無有可駭,闊彆倒置胡想,究竟涅磐。三世諸佛,依般若波羅蜜多故,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

《心經》固然隻稀有百字,卻涵括了佛法裡的底子教義、根基法理和核心內容:觀安閒、菩薩、照見、五蘊、空、度、苦、六根、六塵、十二處、十八界、十二人緣、四諦、八聖道、無智、無得、無所得、六度波羅蜜、菩薩道、倒置、涅槃、三世諸佛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等。闡發起來,統共有七個部分和三十個佛教術語的詳細內容,分述以下:

第一部分,是佛法的根基教義:觀安閒,菩薩,般若波羅蜜,照見,五蘊皆空,度,苦。

10.六根,彆離是:“眼根、耳根、鼻根、舌根、身根、意根”。

19.八正道,就是四聖諦中“道諦”的細說。包含:正見、正思惟、正語、正業、正命、正精進、正念、正定。彆離意義為:精確恰當的觀點熟諳,精確恰當的思惟體例,精確恰當的誠篤言語,精確恰當的認識行動,精確恰當的餬口職業,精確恰當的儘力實際,精確恰當的動機思惟,精確恰當的果斷不移。

加入書架我的書架

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