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宋遼金風雲人物大觀_富弼 首頁

字體:      護眼 關燈

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

寶元二年(1039年)四月,元昊派人使宋,要求宋朝承認夏國,冊封帝號。仁宗與朝中大臣久議未決,直到六月,才決定削去宋封元昊官爵,備兵征討西夏。十仲春,富弼上《論西夏八事奏》,說西夏來使部從儀物隆盛,言辭傲慢,必是元昊親信大臣,要求朝廷立斬西夏使者,以示朝廷抗禦決計。詔為開封府推官、知諫院。富弼擔負諫官,忠於職守,大膽抨擊時政,多次極言進諫。當時朝廷製止大臣越職言事,富弼借產生日蝕一事,懇請朝廷廣開言路,以為“應天變莫若通下情”,因而消弭了這項禁令。康定元年(1040年)宋夏三川口之戰,因為內侍監軍黃德和臨陣脫逃,導致宋軍大敗,大將劉平被俘,不食而死。黃德和為迴避罪惡,誣告劉平投降,富弼力辯劉平委曲,請朝廷備案檢查。仁宗命文彥博主持審理,終究給劉平昭雪。厥後仁宗任命夏守贇為陝西都總管,又任命內都知王守忠為鈐轄以行管束,富弼當即疏諫,以三川口之戰,監軍掣肘,將權不專乃至遭敗經驗,力請奪職王守忠。為了加強對西夏防務,富弼還建議擴大宰相事權,兼領樞密職,並厚賞西夏來降者,這些建議都被仁宗采取。

至和二年(1055年),授同中書門下平章事、集賢殿大學士,與文彥博同日拜相。宣製之日,士大夫以用人恰當相慶於朝。仁宗曉得後,對歐陽修說: “古之命相,或得諸夢卜,豈若本日情麵如此哉?” 至和三年正月初,仁宗上朝突發風眩之疾,被內侍扶入宮中診治,朝中大臣非常驚駭,群情紛繁,富弼和文彥博擔憂會產生不測風雲,便以在大慶殿設醮為仁宗祈福為名,過夜宮中,隨時扣問仁宗病情。因為富弼、文彥博遇事沉著沉著,“宮內寂然”。厥後富弼還與朝中大臣一道,勸仁宗早立皇嗣,安寧民氣。嘉祐三年(1058年),進昭文館大學士、監修國史。次年,輔弼文彥博遭人彈劾,罷判河南府,富弼又與韓琦為相,共主朝政。富弼為相時,歐陽修為翰林學士、包拯為禦史中丞、胡瑗為侍講,四人天下眾望所歸,士大夫稱為“四真”,即真宰相、真翰林學士、真中丞、真學士。富弼為相六年,不務興革,謹“守典故,行故事,而傅以公議,無容心於其間”,百官各守其職。嘉祐六年(1061年),富弼以丁憂罷相。宋英宗即位後,召為樞密使。兩年後,因腿有病,行走痠軟有力,力請罷去所職,領一閒郡養疾,後被恩準,拜鎮水兵節度使、同中書門下平章事、判揚州,封祁國公,進封鄭國公。

稱疾引退

元豐六年(1083年)八月,富弼在洛陽病逝,享年80歲。死前給神宗上書,說他擺佈多小人,非國度之福。又陳時政之失,封押後交給他的兒子紹庭,還期許神宗以時勢見問。司馬光、範純仁去弔喪,紹庭把這事對他們說了,他們都以為那是遺表,叫紹庭頓時送給神宗。神宗讀後非常哀思,輟朝三日,內出祭文致奠,贈太尉,諡文忠。元祐(1086年~1094年)初,配享神宗廟庭。哲宗禦製碑首“顯忠尚德”,命學士蘇軾撰文雕刻。紹聖(1094~1098年)年間,章惇在朝,說富弼曾反對變法,獲咎神宗,罷去配享資格,靖康(1126年~1127年)初年才規複古典。富弼有奏議12卷、劄子16卷等,著作今存《富鄭公詩集》1卷。

加入書架我的書架

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