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宋遼金風雲人物大觀_寇準 首頁

字體:      護眼 關燈

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

寇準對北宋王朝功重如山,真宗對寇準非常恭敬,引發讓步派官僚的嫉恨。王欽若這個曾被寇準斥之為“罪可斬首”的讓步派首級,對寇準更是恨之入骨。一回到東宮,王欽若就開端對寇準發揮詭計。在一次退朝以後,他乘機對真宗說:“陛下恭敬寇準,是因為他對國度有功嗎”真宗點頭必定。王欽若說:“我想不到陛下竟有如許的觀點。澶淵之役,陛下不覺得恥,反而說寇準有功。”真宗一愣,問他原故。王欽若說:“《春秋》—書都把城下之盟當作一種熱誠。澶淵之盟實際上是城下之盟,陛下不覺得恥嗎”王欽若見真宗不歡暢,接著說:“陛下傳聞過打賭吧。那些賭徒在錢將近輸完時,就儘其統統押了上去,勝負在此一著,這就叫‘孤注一擲’。陛下在澶州時不過是寇準的‘孤注’罷了,真是傷害啊!”今後,真宗對寇準就冷酷起來。

至道三年(997年),宋太宗駕崩,太子趙恒繼位,即宋真宗。契丹馬隊乘宋主新立,更加頻繁地騷擾邊疆。鹹平二年(999年),遼軍大敗宋軍於高陽關,俘宋並代都擺設康保裔,大掠而還。鹹平六年,遼軍再侵高陽關,宋軍副都擺設王繼忠又被俘降遼。這兩次戰役極大地動驚了北宋朝廷。景德元年,邊疆垂危文書頻傳,說遼軍又要大範圍入侵了。宰相李沆、畢士安麵對勁敵壓境,束手無策。這年六月,畢士安向宋真宗保舉寇準為相。畢士安說:“寇準資質忠義,能斷大事;誌身就義,秉道嫉邪。眼下北強入侵,隻要寇準能夠禦敵保國。”八月,寇準被任命為集賢殿大學士,和畢士安同為宰相。

寇準一方麵同讓步派鬥爭,一方麵主動備戰。他派人到河北把農夫中的優良青年構造起來,加以練習,生長民兵步隊,並規定:河北民兵殺敵,地點官軍應賜與援助;民兵中有殺敵建功者,一樣賜與誇獎。寇準還派人照顧錢物慰勞河北駐軍,並出銀30萬兩交給河北轉運使,用來收買軍糧,充分軍資。

景祐元年(1034年),仁宗下詔複寇準官爵,追贈中書令、萊國公。皇祐四年(1052年),詔命翰林學士孫抃為寇準撰神道碑,仁宗親筆題“旌忠”二字為碑額,立於墓前。寇準墓在今渭南市官底鄉左家村四周,墓前立有“宋寇萊公墓”的碑石。列入陝西重點文物庇護單位。

寇準再次罷相後,丁謂當了宰相。丁謂為了將寇準置於死地,把他一貶再貶。最後寇準在乾興元年(1022年)被放逐到遙遠的雷州去當司戶參軍,即是被髮配到那邊去放逐。寇準到雷州後,餬口艱钜,氣候卑劣,身材很快垮下來。第二年春季在愁悶中病逝。

自從趙宋王朝建立今後,為了穩固統治,就把首要力量放在對內彈壓方麵。北宋的前兩個天子太祖、太宗均把外族入侵視為“盱腋之患”,而把群眾“謀反”和軍事政變,看作“親信之患”。是以,趙宋王朝的一係列法度,大多是針對防備內患而製定的。如許一來,北宋政權的絕大部分力量都耗損在對內節製上,而對於內部勁敵契丹,卻表示得非常軟弱。

加入書架我的書架

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