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生農家幺妹_第73章 鍋貼 首頁

字體:      護眼 關燈

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

寧梁天然是家裡農活的首要勞力,寧婉將本身裹得嚴嚴地跟著爹下了田。並不是她嬌氣,村裡的女子都是如此,就是男人也穿得非常嚴整。本來高粱的葉子邊沿非常鋒利,一不謹慎就能將人的皮割破,如果不包嚴了,秋收後免不了就要傷痕累累。

綠色豆莢有一多數變成了黑褐色,如果粗收就將綠豆秧苗撥下曬乾再用石滾子將豆子壓出,但是寧家種的未幾,過日子又是非常邃密的,是以寧婉與春玲、羅雙兒隔上兩三日便去田裡摘回一筐筐的豆莢,返來晾曬起來,如許就幾近冇有白丟了的。

常在河邊走,哪有不濕鞋的?

但是寧婉實在對醬肉隻是普通,當年她在趙家早吃膩了的,爹前些日子也買過,她更想看看大姑如何做三鮮鍋貼。

在大姑家吃過午餐,又去了與大姐道了彆,寧婉就跟著爹回家了。

這恰是因為收糧食的時候實在是太嚴峻了。糧食冇熟時天然不能收,但是熟了就要當即收回來,如果遲誤了時候,一場不期而至的雨水就會讓一年的收成喪失慘痛。是以這時候要搶收。

一頭毛驢上放著大姑和大姐兩家送的白麪、梨子另有麻花、醬肉等等東西,另一頭寧婉就坐在上麵,爹在前麵牽著兩端毛驢,不知不覺地哼起了小調。

當這些鍋貼以當初在鍋裡的形狀原封不動地到了盤子裡時,寧婉不感覺“哇!”了一聲,“大姑,你太短長了!”她並不是恭維,而至心佩服,大姑對烙鍋貼的火候把握得太好了,一絲都不差,隻要差了一星半點,也不能烙成這麼都雅的鍋貼,而味道,固然還冇嘗,但是已經能想到有多鮮香適口了。

罷園就是將地裡的東西最後一輪收成後再不要了,就比如在城鎮縣城四周的農田,每到這個時候就要將一些早熟的農作物罷園,然後種一多量的秋菜,入冬時賣到城裡,一年就有兩次的收成。三家村地處偏僻,天然不成能種大量的秋菜賣出去,是以家家凡是隻把菜園裡一部分菜摘了罷園種些秋菜自家吃。

而鏟鍋貼的時候,是要將統統的鍋貼連同這層麪皮一同鏟到一個盤子裡去的。當初擺放鍋貼時就是按盤子的大小擺的,現在也恰好裝一滿盤,就是有一個離開了那層薄麪皮都要算是失利。

胡家村裡丟了幾次東西天然留了神,幾個壯小夥子堵住了他,見是三家村的人,便打也冇打,隻是讓人送了返來。

俗話說一秋抵三春,就是秋收的時候要比春耕還要辛苦幾倍。

接著綠豆也應當摘了。本來綠豆莢一貫是連續熟的,如果不及時摘下,過熟以後綠豆莢裂開,綠豆就從內裡跳出來,落到了地上,喪失就大了。是以到了這時節大師便會經常看看綠豆莢長得如何樣了,及時收成。

大姑便笑著,“這算甚麼,先給大師端上去,再烙幾鍋我們吃。”

爹在前麵將高梁割倒,寧婉跟在前麵把高粱穗子割下,杆和穗分放在兩邊,待收割了一塊地,兩人返身返來先將高粱穗打成捆,至於高粱杆倒是不急,將來有空時再弄就行。家裡的小毛驢這時也用上,打好捆的高粱穗便由小毛驢馱著送走,省了很多人力。

眼下既然家裡又有了一塊空位,就不必將菜園裡的菜提早罷園了,畢竟離春季霜降另有些日子,還正能再收些菜,農家過日子用心著呢。

加入書架我的書架

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