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璩:“漢末大亂,雄傑並起。若董卓、呂布、二袁、韓、馬、張、楊、劉表之徒,兼州董郡,眾動萬計,叱吒之間,皆自謂漢祖可踵,桓、文易邁。”
袁術很快成為眾矢之的,不久就接連遭到孫策、呂布、曹操三方的叛盟與打擊。起首是孫策在江東離開袁術而自主為一方霸主,逐走袁術任命的丹楊太守袁胤,並連帶使得袁術的廣陵太守吳景、將軍孫賁在收到孫策的手劄後棄袁術投孫策(兩人皆是孫策的母舅與堂兄),使得袁術喪失廣陵、江東等大片地盤,權勢為之一挫;其次是呂布大敗袁術軍,在淮北大肆抄掠;第三是曹操在袁術侵陳時,大敗袁術,袁術再度奔逃到淮南。彆的謝承後漢書曰:“值袁術僣號,兄弟忿爭,天下鼎沸,群賊並起,陳與比界,奸慝四布,駱俊厲威武,保疆境,賊不敢犯。養濟百姓,災害不生,歲獲豐稔。後術軍眾饑困,就俊求糧。俊疾惡術,初不該答。術怒,密令人殺俊。”術得陳糧草後,當時舒仲應為術沛相,術以米十萬斛與為軍糧,仲應悉散以給饑民。術聞怒,陳兵將斬之。仲應曰:“知當必死,故為之耳。寧能夠一人之命,救百姓於塗炭。”術上馬牽之曰:“仲應,足下獨欲享天下重名,不與吾共之邪?”
範曄:“術雖矜名尚奇,而本性驕肆,尊己陵物。及竊偽號,淫侈滋甚,媵禦數百,無不兼羅紈,厭梁肉,自下饑困,莫之簡恤。”“焉作庸牧,以希後福。曷雲負荷?地墮身逐。術既叨貪,布亦翻覆。”
蒯越:“袁術勇而無斷。”
191年孫堅征討劉表戰死,術同朝廷任命的正統兗州刺史金尚向兗州,術屯封丘。以後袁術獲得黑山賊的餘部以及匈奴於扶羅等助戰,與曹操戰於匡亭,但是大敗。袁術退保雍丘,南迴壽春,守將陳瑀不讓其入城,袁術退守陰陵,調集軍隊進犯陳瑀,陳瑀逃回下邳。袁術又帶領餘部前去九江郡,殺死了揚州刺史陳溫而自領揚州牧,又兼稱徐州伯。李傕入長安後,想交結袁術為援,因而授左將軍,假節,進封陽翟侯。
後漢書·袁術傳》說袁術:“少以俠氣聞,數與諸公子飛鷹嘍囉,後頗折節。舉孝廉,累遷至河南尹,虎賁中郎將。”董卓入洛陽後,卓欲廢漢帝,表袁術為後將軍,袁術懼禍逃往南陽,遂有南陽之眾。孫堅殺南陽太守張谘,引兵從術。因而劉表薦袁術為南陽太守。南陽戶口尚數十百萬,但是他不修法度,以鈔掠為資,奢姿無厭,百姓患之。
伏滔:“袁術當衰漢之末,負力幸亂,遂生僭逆之計,建號九江,稱製下邑,狼狽奔亡,傾城受戮。”
袁術部下將領:紀靈、張勳、李豐、陳紀、陳蘭、韓暹、楊奉、橋蕤、楊弘、閻象、韓胤、袁耀、袁胤、梁綱、樂就、呂範、袁煥、韓浩、雷簿、孫策(197年離開)、程普、韓當、黃蓋、劉勳等
袁術(155年-199年),字公路,汝南汝陽(今河南商水)人。()東漢末年三國期間初期的軍閥,以南陽多數人丁之地作為領地,出身於官宦門閥,袁紹之弟,趁亂世稱帝,卻得不到支撐,多次兵敗,終究吐血而死。
王沈:“為長水校尉,好奢淫,騎盛車馬,以氣高人,語曰:‘路中捍鬼袁長水’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