穿到古代當名士_6|第 6 章 首頁

字體:      護眼 關燈

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

他還冇去拜佛就來人了?有這麼靈驗嗎?

宋時這幾年為了寫論文,早把這些彈唱的東西都聽了個遍,倒也冇甚麼特彆想聽的,但為了察看男娼與女妓演出的分歧,便點了一段最馳名的南戲,《趙貞女蔡二郎》——也就是明朝五大傳奇之一《琵琶記》的前身。

如果宋大人本年冇有轉任武平縣,他本來是要回一趟家,考下院試,趁便去和桓家議親的。可既然出了這不測,他不能親身考來有含金量的功名,也就隻能靠買了。

為首的和尚不但長得特彆有佛子的清聖氣質,並且溫文有禮,氣質如東風般和悅,讓人一見就想給他捐款……不對,該說是一見就心生向佛之心。

李少笙不由垂下頭,不敢多看。

就如雲間孤鶴,落在這群塵俗濁物中,叫人不由得在他麵前自慚形穢。

宋時用心察看他的行動、眼神,比較這個發源地的唱法和保定、梧州兩地的異同。看著看著,卻覺著另有一道幽怨的視野落在他身上,令他如芒在背。

還冇等他去拜,一名家人便上氣不接下氣地跑到廟裡,蹭到他身邊低聲說:“京裡、京裡桓家來人……”

當然,以他熟諳的這群紈絝後輩的目光,也就隻能想到請行頭、喝花酒。

固然不能寫,可彙集點素材也能過過乾癮嘛!

今後今後,他就不再是學業鄙夷鏈最底層的儒童了!

他估計著是這位李行頭人氣太高,本身跟他的互動惹得粉絲嫉恨了。不過他是縣令公子,武平這處所也冇人敢套麻袋打他,以是並不把這點痛恨放在心上,待李少笙唱完就叫他下去了。

今後的論文真的要寫當代東南地區的同X戀民風研討嗎?還是士人與孌童來往環境?不不不,不要太直白,還是先寫寫當代對男性的審美方向女性化的題目?

他一個多月冇碰論文,底子把持不住本身,叫住和尚就磨練了一下對方的文明程度,還訂下了轉天到聖果寺插手洗佛會。

李少笙強斂心境,對著宋時福了福身:“奴會些小唱、京詞、耍令、諸宮調,也能唱幾段南戲,曉得操琴弄箏,不知舍人想聽些甚麼?”

他忍不住問了那位先容李少笙給他的祝縣丞公子回:“我總覺著有人背後窺測,莫不是有人嫉恨我與李行頭瞭解?祝兄曉得他有甚麼舊相好麼?”

宋時在晉江文獻上挑遴選揀,買了兩篇地區經濟學、晉升處所經濟生長方麵的博士論文,整整花了五十塊錢出去,買返來的論文卻看不懂。

他的目光落在麵前的李行頭身上,神采專注沉著,冇有半點傾慕情思,滿滿都是切磋之色——不像在看人,倒像在看一件精美華麗的古玩,要透過他解讀出一段奧秘悠遠的汗青。

嗯……對不起,我實在不該推斷基佬的設法。

他輕笑了幾聲:“李少笙雖有幾分姿色,又那裡及得上宋三弟才高八鬥、貌若潘安。那些人不敢恨你獨占花魁,倒要恨本身冇生出一副龍陽君的麵貌、董聖卿的風情,不能叫你看上他哩。”

宋時忙擺了擺手:“明天要去寺裡,不好沾聲色犬馬,不如我們揀個空場踢踢球,活動活解纜子吧。”

他為了過稿掙錢,連直男的操守都不要了,硬著頭皮插手了好幾場分不清與會職員男女的酒宴和文會。宋大人卻不知他的辛苦,隻感覺他出去應酬是華侈時候,逼著他複習經義,結婚時好對付嶽家長輩、親朋的考校。

加入書架我的書架

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